|
图书工作室 讯:
黄崇凯:编辑挺像一只看不见的蝙蝠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标题,马上会联想到了不起的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经典著作《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如果我料想得不错,那表示这产生联想的许多人都具备了基本的编辑能力——首先是个读者。就我所知的前辈编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从事出版业,他不可能不先是一名好读者。所有与书籍的接触都是从读者的角色开始,大多数人始终都待在书籍的一侧安然地当个读者,有些人会跨越到书籍的另一侧成为作者,而有些人会停留在两侧之间,成为中介,如摆渡两岸的摇橹船夫,那就是编辑。
对于这样的角色性质和处境,我不得不感到些许感慨:当面对一群面目模糊且经常由统计数字呈现的读者时,我们时常是作者的化身;反过身来,当面对一个谈吐、体态和穿着打扮都明明白白的作者时,我们又常要代表读者。因此我更常感觉自己是蝙蝠,尤其是《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里面夹在飞禽和走兽之间的那只。
那则寓言的结果是什么?——没错,飞禽和走兽开会发现蝙蝠的骑墙行径,从此蝙蝠就只能躲在黑暗的角落,倒吊着在夜晚出没。这就是我所认知的编辑形象,一只蝙蝠。
是的,如果在冬夜,一只蝙蝠(又是卡尔维诺的梗)。而且非常遗憾,这世界没有可爱到也没有凶恶到我们可以说自己是蝙蝠侠。大多时候我们为着书籍成本而苦恼,不管带来苦恼的是你的作者(他想提高版税)、你的装帧设计(他想提高价码)、你的制版或印刷厂(原物料上涨),甚至是你的老板(他想压低人事支出);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书籍出版后痛苦,不管是那被放在冷冻库般的销售数字,或是拿到成书才发现的错漏字、那些生卒年被提早或延后一百年的人物。这些都有如一记记重拳在痛击我们。但我们还是继续当着编辑。
当然了,编辑并不全然是苦涩的,就好比《伊索寓言》也有另一则寓言称赞蝙蝠的投机,而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归纳出几种令人兴奋的图书分类法:
你未读过的书
你不需读的书
为阅读以外之目的制作的书
你打开之前已读过的书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