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Wiley周爱兰:中国故事与中国梦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201    时间:2013/5/11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Wiley周爱兰:中国故事与中国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国的出版公司是怎样看待中国市场的?他们如何让外资出版“扎根”中国的土壤?百道采访威立中国首席代表周爱兰女士(Ms.Stella Chou),了解更多威立的发展方向以及她个人的从业故事。


周爱兰女士(Ms.Stella Chou) 威立中国首席代表

关于Wiley中国

百道:Wiley 有这么丰富的内容资源,你们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开拓中国市场的?

Stella :Wiley 中国有着12年的历史。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通过进出口公司进口Wiley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还有就是版权贸易。此外,我们还与中国出版机构合作出版外文图书和期刊,把这些优秀的出版物介绍到国际市场。

Wiley 的中国员工最主要提供相关的服务。如面向图书馆、研究机构提供推广和培训服务等。中国是Wiley的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市场,国外的同事和学者经常来中国访问,并为我们的同事提供系统的培训。这样,中国的同事就可以对图书馆等客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在线期刊怎么使用,以及介绍我们的新产品和服务。我们在推广和服务上,重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

Wiley很早已“进入”中国,70年代时期,我们的主席 Peter Wiley(Wiley家族的第六代掌门人)带着他的夫人,提着两个皮箱的图书来展示给中国的图书馆。从那一天开始,Wiley就开始跟中国做生意。但是,Wiley中国办事处是在2001年才成立的。

Wiley的业务最主要有三大板块,一是Global Research(全球研发服务),不仅出版科技、医学和社科类的图书、期刊以及电子格式的内容等,还为全球的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的服务。而另外两个板块也许对很多人都比较不熟悉。一是Global Education(教育服务),二是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个人发展培训),如IT行业、会计培训等。

这三大块业务的基础是出版和内容,然后再延伸相关的服务。我们最近刚刚收购了一家叫做Deltak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提供特别的服务给大学,帮助设计课程和运作模式。我们在设计课程之前,会先做一些调研,例如了解未来五年某一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然后把调研结果提供给大学,如果大学最终确定开设有关课程,我们就会为他们提供从招生、课程设计、教学互动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到学生评估系统等 “一条龙”式的服务。我们从自身的学术内容和教材基础上,再延伸提供教育的服务。

百道:这可以算是Wiley 针对数字化革命做出的一个调整吧?

Stella: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出版行业还是会继续发展,只是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单做出版业务,在数字化环境下,可能就会显得单薄了。如果出现一些比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就会对业务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不只是Wiley,现在很多出版机构都在朝着这个方面尝试。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关注终端用户的需求,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就按照这个需求去做一些东西、提供一些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以内容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增值性的服务。把经营的范围扩展得更广,这样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就会小一些。其实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仅仅适用于出版行业,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适用。

百道:那么Wiley是怎么看待中国市场的呢?

Stella:发展中国市场是Wiley很重要的战略。欧美的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从Wiley的角度,还有很多业务在中国尚未开拓,中国的机会要比其他成熟市场的机会多一些。所以Wiley会对中国市场进行很大的投入。把我们的业务推广到中国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往前跨一步。Wiley可以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我们现在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和中国的同行们有很多合作的可能,不管是合作出版、合资经营、合作项目等都是有可能的。总而言之,Wiley认为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大力拓展这个市场。

百道:Wiley 中国办事处的团队组织结构是怎样的呢?

Stella:我们有一组人员专门负责期刊服务,比如向客户提供培训、介绍最新的资料和咨询给中国的学术机构;还有一部分是做图书的,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及版权,也是向经销商提供一些资料和介绍;另外,我们还有一支精干的团队,推广Wiley的产品和服务。

百道:Wiley中国和中国合作得比较成功的出版社有哪些呢?

Stella:我们和中国的出版社主要在版权上有业务合作,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我们的版权在中国的销售很活跃。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同事,专门负责在中国寻找优秀的图书出版到国际市场。就科技,医学和社科领域的图书而言,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越来越具有领先优势。中国有很多专家在专业领域的图书非常优秀,我们也希望把这些图书带到国际市场。目前,我们每年至少输出超过12种的版权。这恰好把Wiley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走出去”的战略融合到一起。

虽然学术类的书籍销售的数量不是特别庞大,但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图书都是有需要的。我们这边的同事在中国找到适合出版的图书后,就会发到国外给我们的编辑进行审核,然后编辑给我们反馈。每一本Wiley出版的图书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审核的,以保证对高质量的要求。

百道:正好还可以助推“文化强国”

Stella:文化的定义很广,科技类图书当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道:Wiley如此重视中国市场,也有非常强的实力,但是在您的具体工作中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阻力呢?

Stella:首先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毕竟我们所有的资料都是英语的,那么这些材料拿到中国来是否需要汉化,这个问题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一方面会看这些高端学术材料的中国客户英语水平都很高,但是另一方面,这毕竟是中国市场,中文还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外资不能在中国出版,我们的业务开展就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我们就必须去研究什么样的运作模式才更适合Wiley,也更适合中国市场。第三,开放存取是最近很热的话题,Wiley是非常欢迎这个概念的。开放存取目前在中国还处于讨论和发展过程中,但是Wiley会做好准备,迎合这个可能的变化和趋势。第四,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不仅要面对和我们一样来自外国的出版公司,还要面对中国出版社的竞争。第五,盗版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困扰之一。中国要杜绝盗版问题,这是一个挑战,需要时间去逐步改变大众的版权意识。最后,电子图书市场还是不够规范,就像有的人说的,电子书这块蛋糕“好看不好吃”,现有的基础和价格问题都还是让很多出版社头疼,这不仅是Wiley的问题,也会是同行们都面临的问题。

二、关于个人从业经历

百道: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进入出版这一行业的?

Stella:我在香港就开始做出版了,在《读者文摘》工作了很多年。后来有这么一个机会,猎头公司找我到童趣公司做总经理,当时我也考虑了很久,因为对大陆的出版市场环境不了解,还要举家搬迁,这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都会是个很大的变化和风险。

我13年前是这么想的,将来的市场肯定是中国的,而且从出版的角度来看,香港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大,而一个对中国的出版不太熟悉的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刚开始只想着做3年,我也没想到一下子过了13年。我在童趣服务了6年,到哈铂珂林斯6年,直到今天的Wiley。从儿童出版到大众出版再到专业和教育出版,跨越了不同的出版领域,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Wiley对于我来说是新尝试,新领域,我把过去所学的用在Wiley,也可在Wiley学习新东西,这是让我兴奋的。

Wiley的业务范围很广,除了出版,在其他的领域也有业务。因为外资出版在中国运营,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当我们的业务还扩展到了服务领域,这就让我觉得Wiley在中国还有很大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看看如何能从出版出发,把路再走得更宽。

百道:您任职的这三家公司在管理模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Stella:他们的管理风格真的很不一样,童趣是合资公司,有中方有外方,所以管理是中国和外国的混合式的。而哈铂珂林斯中国代表处就相对单纯一些,管理风格还是比较偏向西方式的,也就是责任制等管理模式。而Wiley就更不一样,因为Wiley是专业教育出版公司,所以都是以“员工”为本,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公司,看待市场眼光比较长远。比如大众类出版公司面临的竞争比较激烈,它们看待业务比较“短线”,一本书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畅销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关乎选题的眼光、市场推广等,竞争的比较火热;可是专业学术出版就不同,因为出版的周期比较长,我们就更多看的是“长线”的回报。一本学术图书的生命周期普遍都比较长,这适合学术研究的需求。

百道:那您认为童书、大众图书、学术图书在中国市场上哪个领域的竞争更激烈?

Stella:首先我觉得儿童图书的竞争已经可以说是到达白热化了,因为儿童图书出版的门槛相对较低。很多文化公司和零售书商的人也在做出版。大众图书又要比儿童图书更难。因为畅销书要看编辑的眼光,谁能很准确预测哪一本书能成为下一本《哈利·波特》。很多时候图书的选题是机遇和眼光的问题,没有定律。读者的喜好以及营销手法也影响市场。

就专业学术出版而言,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都要有不同的专家,所以学术出版是有“根”的,一个作者的书写得好不好,都是需要同行评议的,每一本书的质量都是经得起考验、有它本身的学术价值的。当然竞争还是有,但是作者对于投哪家出版社还是有他个人的判断,及各出版社的选稿标准不一样。再比如Wiley在化学、统计学学科的出版就很受认可,这些领域的作者投稿就会想到Wiley,这是我们经过200多年历史累积而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优势领域。

百道:那么您在中国工作了这么多年,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地在这个行业去挖掘更多的可能的呢?

Stella:中国是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从我第一天来大陆起它就开始在变化。13年前,中国还是一个“需求的市场”,而今天,这里变成了一个“供应的市场”。中国的出版社都朝着企业化、上市运作。现在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市场,都往前推进得很快。我觉得我这十几年都在亲历这种变化,这让我觉得很幸运,而这十几年也是出版行业变化得最快的一段时间。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出版变化会更大。数字出版,互联网和移动的发展,让这个行业重新定位。所以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变化,才促使我们要不断地往前再推进、改变和学习。这让我觉得我每一天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每天的冲击和吸引,对我来说都是很有趣味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选书的感觉太像跟书相亲了

  • 下一篇文章: 微软拟 10 亿收购巴诺电子书 Nook Media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6]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7]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6]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7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