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好书是根本 书业当自强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363    时间:2013/3/4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好书是根本 书业当自强

  记者:中国出版市场今年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骆爽:我认为总趋势是中国出版人面临的机会、挑战越来越大。机会包括现在资本融合、上市,国际交流越来越多。我们的出版人推出好书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互联网、数字媒体、微博、手机阅读,还有碎片化、肤浅化,对传统的出版,传统的阅读,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记者:面对这样一个数字化、碎片化的新的趋势和潮流,传统出版应该做些什么呢?
  骆爽:传统出版想根深叶茂,首先要立足内容建设,要抓好人才、抓好创意,出版是个创意产业,如果没有好书提供给读者,可能就会带来实体书店不景气的哀叹,所谓的涨房租云云,我觉得都是一个次生品,最重要的是你究竟能不能提供给读者好书的服务。现在整个出版产业进行多元化。很多出版集团,除了有出版业务之外,还有房地产,包括旅游、文化等等方面,通过图书产品延伸到影视业。
  记者:像这样的延伸,您认为对整个出版市场或者说对人们的阅读会带来好处还是坏处?
  骆爽:会有好处,如果出版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经营不可持续,也无法吸引足够的人才。同时,在与其它行业的交叉、比较、融合的过程中,出版业也学了其它行业优秀之处,如管理经验等,这对图书产业很有益处。
  记者:去年图书的销售,哪一类图书的表现最为突出?
  骆爽:中国近年来图书整体的结构,少儿板块一枝独秀的。同时,中国的出版业的利润大多来自教材教辅,我们在教材教辅上面也能看到长足的进步。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了美国小学生的教材,读来耳目一新。无论是在经典的重译,还是作家新秀的发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英豪列传》,这本书原来是有译本的,今年引进台湾翻译家席代岳的版本,译文非常典雅流畅,读起来赏心悦目,所以这套书我们今年评为风云图书传记类的头本。这些书是2012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
  记者:在经济类的图书当中,哪几本您觉得是比较突出的呢?
  骆爽:经济类的图书,郎咸平的书一直畅销,谈中国经济的危机很深刻,尽管我对他的结论也未见得认同。经济类的书,如何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在这方面,我觉得一些出版社也做了尝试,比如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看电影读小说:你就能懂经济学》,通过一些美国的电影的解读,包括《大白鲨》,谈供需,解释经济学的名词,做得非常好。
  记者:我们发现2012年度贵报发布了年度观察报告,在这个观察报告当中,您认为出版业有哪些大事是值得我们关注?
  骆爽:去年的大事有:著作权法的修订,上海扶持实体书店,还有学术出版规范。去年一些大学社在强调学术规范,针对现在学风比较浮躁,有些学术标准不能与国际上通行。比如说图书的注释、引文、创新。还有关于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的争论,去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展(简称BIBF)期间的国际论坛上,亚马逊的副总裁等数字产业的领头人,阐述了与中国一些出版人不同的观点,认为纸质书还是有美好的未来。
  记者:上海政府对书店采取了扶持政策,做了一幅书店的地图,您对这样的举措怎么评价?
  骆爽: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举措,管理者应该促进国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阅读从哪儿下手?当然就是从文化地标下手。每个城市的书店便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抓手。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亲自到社区小书店去,这是以身作则支持书店的建设。近年来,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的实体书店受到的冲击很大,新华书店可能撤一排书架,卖点相关的文化产品,在黄金地段也能生存得很好。民营书店受到的冲击更大,如果我们每个地方政府都能像上海一样,拿出资金来,以实际行动来扶持书店,这对书店是利好的消息。但另一个方面,我觉得书店,尤其是书店的上游出版社,应该寻求自强,因为要给读者提供好的精神食粮是前提。若说网络的冲击,一些电商确实把图书折扣战当成一种营销的手段,把图书当成一种炮灰,但是书店依然可以留住读者、吸引读者,因为毕竟每个城市都有一批在寻求精神家园的人,他们需要到书店去坐一坐,看一看。
  记者:去年许多作者都和百度打官司,起因是认为百度文库侵犯了他们著作权方面的权利。这次2012年著作权法草案的修改,您认为对保护作者有什么重要意义?未来能够真正切实地保护到这些作家吗?
  骆爽:我认为可能会有作用,但是作用有多大,还得继续观察。讨论的阶段,尤其是音乐版权人、著作人,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异议,认为新的著作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比如说有些集体管理版权的方式有待商榷。网络对著作权的侵权很严重,比如说原来的百度文库,甚至苹果的APP应用。中国作家的维权意识有待提升。我自己的著作《罗马与长安》,百度文库也在上传,我不知道谁上传出去的。作家维权投了很多精力,但是你所得的赔偿的很少,得不偿失,网络避风港原则对网络公司有保护作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人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作家稿费的800元起征点几十年不变,我觉得无法给创作人提供一种原动力。作家一本书出版后,大量盗版,或者说网络大量免费阅读,他可能写几年书都抵不上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他干嘛写啊?
  记者:去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提供了许多新鲜数据,对这些数据,您怎么看呢?
  骆爽:当然数据有乐观的一面,我觉得最震撼的数据就是从中国17岁到80岁的国民,每年的人均阅读量不到五本。日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以色列,能达到十几本、几十本。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过去讲“书中自有黄金屋”;到现在,中国平均每个人一年读五本书,与我国经济实力的上涨也不成正比。日本学者大前研一说中国人喜欢逛桑拿店、洗头店,却不去逛书店,他的批评、观察有没有一定道理?但是一个是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国民的阅读,第二个是看中国国民阅读的质量,他究竟读些什么书,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报道,关于飞机场和火车站的书店是两个阅读的风向标,两类人群嘛,一个是赶飞机的人,一个是坐火车的人。这些调查我认为应该给出版业作为决策的参考,尤其是政府管理部门在投入方面,在公共文化建设上,如图书馆、书店、作家、出版界的扶持。
  记者:阅读量还会增长吗?
  骆爽:我无法评估和预测,看阅读什么书,阅读纸质书不一定乐观。如果把电子书刊算上,还是有所增长的。关键在于国内作家的原创力如何,无论是文学类、社科类、历史类、经管类、科普类的作品,其原创能力很重要。
  记者:前面说到数字阅读,数字阅读目前在整个出版业当中的体量占多少?
  骆爽:一份报告说2011年的产值是1400亿,但是在整个数字出版的市场里面,其实电子书的份额是非常少的,报告是把手机阅读、互联网广告算在里面,那都是几百个亿,电子书不是重要盈利点。但是移动、电信等公司都建立了阅读基地,关注这个市场。问题在于出版社愿不愿意授与电子书版权。很多出版社在做数字出版也有盈利。但是一些出版社现在还处于投入阶段,甚至有些阅读基地现在还是处于投入阶段,并没有到产出和盈利的阶段。但这是大方向和趋势。
  记者:未来数字出版的规模或者总体情况会怎样?
  骆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读电子书,越来越多的人倾向手机阅读。而手机阅读也不是像过去那种“三低”,低学历、低收入、低年龄。“三低”的人群在手机阅读上读的都是一些言情小说,感官刺激的小说,而不是一些有思想品位和深度的书。但是我相信将来会有所改观。
  记者:现在有很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走上了上市这条路,经济元素和商业元素越来越进入到出版这个文化领域当中,您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骆爽:出版社重组成集团,然后上市融资,走资本之路,是这几年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优势是出版社得到了更多资金的支持;但是同时也给出版人带来了很多压力,上市融资,融资的资金是不是再能投向出版主业,也是一个疑问。
  记者:上市会不会影响出版社本来的出版风格和服务读者的理念?
  骆爽:我觉得不太会影响,只能会使出版业强大、壮大。
  记者:在2012年各大书展,如香港书展、北京书展、上海书展,和国外书展,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出版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对于中国出版的走出去,您觉得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规律?
  骆爽:现在出版界的人士越来越多地参加国际书展,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书展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尤其是版权的交流。同时也能看到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包括这次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也在与时俱进改革,原来北京图书订货会都是面向供货商的,普通市民也去看,但是不卖给普通市民,甚至会出现一些普通市民到那儿去收袋子、收宣传品,甚至把那些图书征订目录收过去卖废品。今年有一个改革,向普通民众开放卖书。这也是管理者积极想办法,有的出版社领导跟我开玩笑,我们至少去参加展览,卖了图书把展位费给挣回来。
  记者: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展望未来,在2013年,您觉得中国的出版业将会如何发展?您认为什么样的书会成为2013年新的热点和爆发点?
  骆爽:预测往往是预测不准的,有的人说,你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图书热点跟新闻不一样,如海湾战争爆发,随之海湾战争的书可能会畅销。2013年嫦娥卫星将会有所动作,新华文轩的选题策划者把嫦娥卫星的科学家欧阳自远请过来提前做选题策划,这是有前瞻性的。图书的热销程度完全看市场反应,也取决于图书质量和创见。出版人跟新闻人不同,新闻人可以提前预知,提前做预热。图书一般根据热点做的书实际也就销售一阵,出版人还是要基于文化积累、文化底蕴来做书。要预测什么书会成为2013年的热点,我觉得对每个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都是一个难题,要根据知名度高的作者、曾经写过畅销作品的作家、有潜力的新秀的动向加以引导。或者海外图书的发行情况,比如随着HBO新一季电视剧的播出,《冰与火之歌》肯定还会畅销,这是重庆出版集团出的一套书,也被我们评为风云图书。
  记者:目前贵报的年度观察报告当中,比较突出的出版社都是哪些呢?
  骆爽:少儿出版一直是我们国家一枝独秀,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遗余力,所以少儿图书一贯畅销。今天下午我们还要做“2012年度桂冠童书”颁奖。少儿图书市场上,中少总社、浙江少儿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江苏少儿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海豚传媒、童趣出版公司,这些优秀的出版社,肯定还会继续发力,我也看好这些出版社。大众书的出版社可能还要多加把力,因为这个市场是非常苛刻的。另外还有一些专业出版社,比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图书的质量和市场份额将会继续走高。
  记者:财经方面,我们都说2013年伊始,世界经济处在一个低谷,而中国的增速也从本来百分之十几的增幅现在降低到百分之七到八,在低增长年代,您认为经济类书籍热销是不是还会持续?或者说读者从经济类的书籍中能不能学到一些知识,能不能真正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骆爽:我的理解是越读书的人越有钱,越有钱的人越读书,越不读书的人越没钱,当然不是要读成书呆子,就是有钱的人花几十块钱买本书,他不在乎,所以机场书店的书架,书一是包装得好,装帧得好,第二,书价也高。你看火车站的书,相对品位要低一点,这肯定是经济有分野的。在这种经济低迷的年代,一般普通市民,我认为他可能还会捂紧钱袋,他宁可花几十块钱吃顿饭,一下子就没了,他不愿意花二、三十块钱买一本书,即使其中某些话他能受益一生。每个人理财方式不一样,投资方式不一样。财经类的书如果能够真正打动读者,抓住市场需求,琢磨民众的心理,那也能赢得读者。至于说企业高管、职场精英,不管是经济好的时候,还是经济低迷的时候,他们一如既往会看书,他们花钱买书,那肯定是不吝啬的。

  (根据2013年1月10日采访录音整理)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易言者:现在难道不是出版最好做的时候吗?

  • 下一篇文章: 2012年英美出版业转型中酝酿变革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56]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30]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9]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6]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9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2]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1]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6]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5]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6]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2]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2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6.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