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正文

赵亮:我们的电子书服务真的很V5吗?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677    时间:2013/2/24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赵亮:我们的电子书服务真的很V5吗?

我的同事发了一条微博,指出我们的电子书品种内容相当的丰富,可供读者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她说其实我们的电子书服务真的很V5!可她也奇怪地问,为什么我们的读者还老是抱怨没什么需要看的书呢?

其实这样的抱怨也许就是一种错觉!

电子书的商业化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有不少的电子书服务商开始提供商业化的电子书服务。目前的许多主流电子书服务商也大多是在那个时候前后成立的,比如中国的方正、超星,美国的Overdrive等等。无独有偶,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书阅读器也诞生了,事实证明,无论从技术以及产业链环境的角度来说,那都不是真正适合阅读的电子书阅读器。但其诞生标志着电子书产业的起步。

已经诞生的电子书产业从那以后却没有多少消费者知晓,它只是一个面向图书馆及少数机构行业的产业,时髦地说,它只是一个B2B的产业。而图书馆购买了这些仅供在电脑上阅读的电子书后大多也是仅供在馆内阅览,那时候很少有电子书在图书馆可以出借这一说。同样,几乎也没有几个读者认同这些仅供在图书馆电脑上阅览的内容可以称为“书”,就是加上“电子”两个字也不会得到多少认同。图书馆同行们对这个称呼似乎也没有多少自信,于是乎,这些内容在图书馆被称为“电子资源”中的一部分。

自上世纪初到2007年,就像是电子书行业的中世纪一样,在这个行业中仅有的几个小玩家也是在有产业无市场的黑暗中摸索,除了2000年史蒂芬·金的那本《骑上子弹》(Riding the Bullet),几乎无啥可圈可点之处。2004年、2006年我们看到SONY的努力,一个真正的大玩家要进入这个行业,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行业起步的希望。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像是一个原本是卖灶具的行家非要来当大厨,结果灶具是蛮精彩,但最后端上来的菜让所有人都品得不是味儿。

那么,200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并不是有了新的电子书内容,电子书也不是有了新的内容格式或啥形式,也不是啥原生的电子书开始大行其道,而是又一个“器”诞生了,一个真正适合阅读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诞生了。这个阅读器的诞生标志着电子书产业开始走向成熟,标志着电子书产业真正有了大众消费者,标志着电子书产业从B2B开始走向B2C了。当然,这也标志着整个出版行业被迫真正走向转型的开始。

回过头来看,我们才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原来书是一定要捧在手上阅读的,不管它是“纸”的还是“电子”的书。我们至今顽固地认为,坐在电脑前不是看书,看书一定需要一个看书的终端,不管它是纸的还是电子墨水的还是液晶的。Kindle是当时最棒的电子书阅读终端。

但是且慢,在Kindle之前,没有厂商推出过这样的阅读终端吗?在技术上,Kindle并不是革命性的,前面不是还有SONY吗?不是还有许许多多小厂商的尝试吗?包括国内的厂商。但是,您知道卖灶具的和做大厨的有什么区别吗?那就是后者更了解食客的口味。是的,相对SONY之流,亚马逊显然更懂得用户的阅读需求。亚马逊不仅是在内容的储备上做足了功夫,而且在Kindle上加上免费3G的功能,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读到他想读的书。试想一下,过去你即使有所谓的电子书阅读器,可你还得插上一个叫“电脑”的哥们,才能下到你所希望看的书,那还叫独立的一本书吗?你还好意思称其为“电子书”?

Kindle解决了适合看书的终端需求,使读者真正养成了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电子书的习惯。Kindle也解决了读者找到所需电子书的便利需求。这后者的背后乃是从内容、平台到终端的整条产业链的贯通。我们至今会清楚记得亚马逊所说的“60秒内,一本书就会下载到你的Kindle上”这样的广告语。

大概谁也没有想到,电子书行业的成熟与它的诞生一样,其标志都是一个“器”的诞生。现在有谁还记得07年、08年最畅销的电子书是什么吗?恐怕没有人想得起来,但对关注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谁也不会忘了Kindle的横空出世。

因此,即使是对于图书馆,电子书的服务关键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以此为起点带来的真正需求,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在目前的关键不是内容而是终端,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带来的从内容可以直通至终端的便利。

但是,电子书的内容不重要了吗?适合读者真正需要的电子书不重要了吗?当然重要!我只是说,在目前更重要的是合适的终端,是直通终端的便利,背后是产业链的成熟。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看最新的出版物,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最新的流行小说,但是没有人希望他看的书需要经过无数个复杂的步骤才可以看到,也不是每个人希望看书必须坐在电脑前才可以阅读。看书本身应该是方便的,应该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应该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内容当然重要,在我们越来越习惯数字阅读的今天,更适合数字阅读的内容尤其重要。这就是多看、字节社等这样的公司努力在推精心制作的、使读者在数字阅读中也能有赏心悦目感受的背后推动力。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用户有合适的环境激发其需求,需要产业链整个通路的成熟。曾经在一个专业研讨论坛上,见到阅读器厂商呼吁出版商应该为其阅读器生产内容。可是,拜托,凭什么?用户需求还没有被激发,没有真正的大佬介入市场,去投入,去营造环境激发需求,出版商怎么可能为一个小众市场的阅读器专门生产内容?像这样认不清形势,不知道自己定位的厂商在国内绝不是少数。更不用说那种提“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之类罔顾整个产业链利益的愚蠢广告的商家了。实际上,多看也是以Kindle的固件起家,他们最关注的是平台通路,是合适的阅读环境,是自己忠实用户群的培育,之后才是合适的内容的生产。

当然,我不是说国内的数字阅读一无是处。我们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移动阅读,我们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网络文学,我们还有着许许多多其他的中国特色。只是,所有的这些,如果细究起来,恐怕又是一篇长长的长文。

我们今天的讨论是由图书馆的服务而起。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的图书馆同行。毫无疑问,自2007年底美国的电子书产业高速成长开始,美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环境也日趋成熟。虽然去年美国的电子书产业发展速度从年增三位数变成了年增两位数,有人戏称其已从初期的革命性发展进入了一个进化形式的发展阶段(From revolution to evolution),但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似乎反而是进入了一个爆发增长的阶段。许多的图书馆在上一个圣诞假期的电子书服务高速增长。其原因也很好理解,这是因为:一是图书馆的服务一般会基于产业链的成熟;二是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成熟培育了一大批真正习惯数字阅读的读者,这些读者手中大多也有适合数字阅读的终端,无论是电子书阅读器或平板电脑;三是电子书服务厂商的服务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读者在图书馆借阅电子书也越来越方便,再不用像过去那样需要无数个步骤才能借阅到图书馆的电子书。当然,就内容而言,美国的六大出版商对向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其结果是或不提供,或有许多限制,或大幅提高价格。因此,即使在美国,其图书馆的用户也一样不能在图书馆借到最新最好的电子书内容,但这并不妨碍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高速增长。就像纸书时代一样,图书馆的用户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时延才能借阅到新书,这并没有妨碍用户到图书馆看书,也没有明显地影响图书馆读者的增长。

那我们提供的电子书服务是否很V5呢?这个,您也知道现在这边的产业环境,您也知道我们的读者状况,以及他们是否真正有了阅读电子书的习惯,还有一大堆一大堆的问题。但我们确实很努力,在国内图书馆界,我们大概是第一个直接以推动大众数字阅读的理念来做电子书阅读这码事,一改过去国内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一副冷冰冰的专业面孔;我们也自建了一个在国内图书馆界少有的电子书的整合服务平台,也在平台的展示服务上努力给大家一些全新的感受与体验;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引进网络文学的图书馆,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进行大规模网络文学服务的图书馆;与新华E店的合作使得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新更快,更贴进读者的需求。我们也推出基于新华E店内容的iOS版阅读客户端;还有我们在国内第一家出借电子书阅读器,这些天又成为国内第一家出借iPad以及其他平板电脑的图书馆。所有的这一切一切,我们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吗?

如果拿前面的比喻来说,我们好比是在灶具根本不成样的情况下,土法上马给您端来了这一盘盘电子书阅读的菜肴。只是,我们端上来的这些菜,您还觉得可口吗?

[1]

  • 上一篇文章: 杨西京:好编辑的六大能力

  • 下一篇文章: 一个编辑眼中关于作者投稿的几点问题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358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3538]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2714]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4012]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351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6156]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5613]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019]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759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740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港口》荣获纪录片(系…[590]
  • 产品+方案,是这家民营书企…[618]
  • 首都出版发行企业喜迎新中国…[624]
  • 书写当代新经验的独特样本 张…[532]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来访当当,…[66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