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电商回应:努力防范
其实,某些经销商从电商处“进货”的行为,也损害了电商网站的利益,他们本来用于招揽顾客的优惠,全进了经销商的腰包,降低了促销活动的效果。在稿件采写的过程中,记者对当当网进行了采访,当当网回应称并未发现经销商大批购买图书并退回出版社的情况,但他们将密切关注是否有此类情况的发生。而京东商城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知道存在这样的行为,不愿意看到此类行为的发生,也不允许这样的购买行为。”他们更多地是从技术角度进行努力。
该负责人说:“京东商城会监控每个账户的图书购买数量,如果同一个品种的图书购买超过五本,就会有专人去审核,判断其是否属于有人在‘进货’。”而据记者了解,在京东商城大规模促销期间,同一个订单中同一品种图书购买量超过五本,订单就会被自动判定无效。“因为促销期间价格非常优惠,我们就是怕读者拿到图书后再流入其他渠道,”该负责人解释道。而对于可能出现的多注册账号同时下单的情况,京东商城也有应对机制,“如果大批订单都配送到同一个地址,也会被认为涉嫌违规,我们的系统也有这样的审核能力。”
呼唤良好的出版生态
张小波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指责他人,但是对自身的过失甚少反思。在微博上,我们看到的也大多是对别人的指责,正反映了这种心态。出版商自身也应该反思,有时候我们急于和电商去形成一些联系,急于去掌握第一桶金,但却放弃了自己很多监督的权力和约束的权力,尤其是在价格方面。现在既然有人在呼唤我们行业的团结和自律,那么就应该放下姿态,争取联合起来。”
的确,经销商不负责任的行为固然有错,但恶劣的出版生态却绝非是某个环节、某几家参与者的过错,出版商、电商、传统经销商均难辞其咎,毕竟,所有人都是这个生态的组成部分,也都以自己的行为,改变着这个生态。目前来看,处于弱势的出版商亟需联合起来,加大与经销商和电商网站博弈时的筹码,在恶化的环境中,抱团才能生存发展。张小波说:“我们现在只有呼吁,出版商中能有有公信力的人站出来,把大家联合起来,商量应对这种环境的对策,要有个行业内的自律性的东西。”
过去的出版人,也曾有过行业自律的呼声,但总是有某个环节没有做好,变成了缺口,让大家有逃避责任的机会,最终,这样的自律和联盟只能破产。甄煜飞认为,各种原因,还在于图书市场是一片红海,他回忆道:“我记得很多年前就有人多次地发起过联盟,但是都没有继续下去。因为图书相类似的品种太多,竞争极其激烈,而国人又善于模仿。”无论是题材、封面,中国出版人都习惯追随畅销书的脚步,“一窝蜂”似的冲向市场,然后发现消费者早已掉头而去。聚石文华甚至发现过自己的封面被其他出版商直接拿来使用,只不过封面上的人像被换成了一只狗,“这种恶性竞争中的个体们,能组成一个团体吗?可能性极小。”甄煜飞断言:“原创者和模仿者形成同盟,面对同样的客户群体,这种同盟很难维系。”
“自律的条例确实没有约束力。”张小波也说,但更大的问题是:电商和传统经销商愿不愿意加入这个自律的联盟中。他说:“自律的条例可以让总经销商去制定,问题在于,现在无论是相对于电商网站来说,还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销商来说,总经销商也已经不再是很强势的一方了。而让电商自己去制定自律条例,他们也没有这个动力,凭什么让电商去做这个东西呢?”
谈到这里,张小波也不由得感叹:“目前图书市场的价格战中,他们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就是比谁能撑到最后。”有时候张小波甚至觉得电商促销有了意气用事的成分,“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一定会对市场未来的态势有责任感,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的电商网站在比豪气。而市场的不成熟、企业家的不成熟和纸质书面临拐点等多重因素,造就了市场的乱象,造就了难言的生态。”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