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李学谦:中少总社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 来源:佚名    点击数:617    时间:2012/7/1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李学谦:中少总社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6 月13 日~15 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少总社承办的“数字出版与儿童出版”论坛暨第27 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到会祝贺。邬书林副署长作报告。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副总编辑张晓楠,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安徽少儿社社长张克文作主旨演讲。百道网将从今日开始陆续登载此次会议各位演讲人的报告,以飨读者。本文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的演讲全文。小标题系百道添加。



李学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


    非常荣幸并能够承办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办的“数字出版与儿童出版”论坛暨少儿社长年会;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同行在一起交流我们思考、探索、实践数字出版的一些体会。

    我们的汇报这样安排:由我先汇报中少总社关于数字出版的一些基本的想法和做法,之后请数字出版中心的同事就目前取得的初步进展给大家做个演示,最后请我们总社主管数字出版和低幼出版的张晓楠副总编辑给大家介绍低幼中心在建立协同编撰平台方面的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定位于数字服务的出版商和阅读服务的供应商

    若干年前,我们更多地是以旁观者的心态来讨论数字出版的话题,但是几年时间过去,不管我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准备好了也好,没有准备好也好,数字出版都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

    什么是数字出版?我们认为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IT 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出版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出版业态。

    我们理解,首先,数字出版仍然是出版,没有改变出版的本质。出版仍然是对内容迚行加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性活动。

    第二,数字出版也好,传统出版也好,都必须以内容为前提,都必须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数字出版也不可能成立。

    第三,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在中国会长期并存,最终通过多介质的复合出版、多渠道的立体传播,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出版行为是复合形态的,读者的阅读行为同样也会呈现复合的形态,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体验一样,在车上会看手机报或者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但是不排除我们在节假日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拿着一本书认真地捧读。人的阅读需求是多样性的,最终通过不同介质的出版物来满足。

    但是数字出版也的确使出版的内容复制方式、介质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应对。因此,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它不是对传统出版的否定和颠覆,而是传统出版的转型和升级。这是我们对数字出版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传统出版单位面对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数字出版活动中的定位。我们不应该是旁观者,也不应该是被动的卷入者。我原来办过报纸,回忆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报纸的角色是廉价的内容供应商。如果不是当时传统媒体几乎是无偿地提供新闻资源,可以说不会有新浪、搜狐这些网站的发展。这里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启示呢?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在原材料提供商的位置上,而应该把自己定位于数字服务的出版商和阅读服务的供应商,从而把握住数字出版的机会,完成传统出版单位由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为了实现这样的定位要求,我们做了一些准备。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积极规划中少数字出版平台。中少总社数字出版平台经过专家评审和总署的批准,已经列入到总署改革和发展项目库,还在去年获得了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二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获得了电信增值服务商的资质。另外,还获得了短信息接入许可、网络视听节目制作许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网络出版许可等资质。也就是说,中少总社可以借助于数字出版平台来开展各种数字出版活动。这些资质,为我们进入到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全媒体出版,准备了条件,也为我们完成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准备了条件。这是我们做的资质方面的准备。

    三是夯实数字出版的内容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从2007 年开始调整图书出版结构,大幅度压缩教辅读物,大力度加强原创图书的出版。我们2007 年组建了低幼读物出版中心,以月发行量过百万的《幼儿画报》为基础,把《婴儿画报》、《嘟嘟熊画报》和低幼图书编辑室都整合到了低幼中心,2008 年又把《中国儿童画报》并入低幼中心。这样,书、报、刊各种出版资源都打通了,实现了各种出版资源的良性互动。2009 年12 月,我们以月发行量超过100 万册的《儿童文学》杂志为基础,组建了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增强原创图书的出版功能。今年1 月,我们又把《中国卡通》杂志划入到了儿童文学中心。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增强了中少总社原创图书出版能力。低幼中心组建的时候,当年的发行码洋只有8000 多万元,到了去年已经接近2.5 亿,今年低幼中心发行码洋将达到3 个亿以上。2009 年,《儿童文学》全年发行码洋是7300 多万元,2011 年已经到了1.3 亿元,今年儿童文学中心的发行码洋应该超过1.5 亿元。我们的五报十一刊也都在不断地改版,进行内容方面的创新。去年报刊的总印数超过了1 亿册。我们坚持抓内容创新,抓原创出版,一方面使传统出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2008 年起,书、报、刊发行码洋每年以一亿元以上的规模递增;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实施数字出版工程奠定了雄厚的内容基础。我们拿引进的东西做数字出版很困难。拿教辅做数字出版,作为少儿社,根本不可能和教育出版社竞争,电子书包我们也做不了。所以抓大众图书的原创出版,抓内容创新,这是我们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必须要夯实的一个内容基础。

    中少总社数字出版做了五件事

    以上是我们对数字出版的一些基本认识。在实践方面,有这样一些做法。一是于2009 年9 月组建了数字出版中心。我们物色了一些懂技术,做过出版工作,同时对市场相对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人才,以他们为骨干组建数字出版中心。数字出版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数字出版工程,包括制定战略、研发项目、进行技术支持、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加工和市场拓展。我们明确,任何报刊和部门不得自行对外开展合作进行数字出版工作。中少总社是一辆奔驰,你把这辆奔驰车轱辘、发动机拆下来,弄得七零八落,就不是在卖奔驰,而是在卖废铁。必须要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实施。目前数字出版中心已经有30 多人。

    二是制定数字出版工程规划。我们的数字出版工程规划大致分成四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数字资产管理库。我们把1951 年《中国少年报》创刊以来,1956 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以来的所有报刊资源,还有4000 种图书,重新进行加工、整理、登记、录入,进行数据化的加工编码,建立起中少总社自己的数字资产库。以后所有新出版的书报刊同时进入到这个库里。第二步是在建立数字资产库的基础上,推出中少数字图书馆。第三步是在完成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推出适合数字化传播的各种产品。第四步,我们将在“十二五”期末建立协同编撰平台,实现多媒体协同出版。同时我们也有一个要求,实施数字出版必须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卖不出钱的东西我们先不做,一定要做有市场前景的东西。

    目前我们实施数字出版工程已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一是中少总社出版资产库已经基本建成。我们对所有的图书、报纸、期刊资源重新进行了统计核查,重新登记,进行资源整理。目前我们60 多年积累下来的全部报刊资源和一部分图书资源,已经完成数字化的整理工作,加工成为格式化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图书库、报纸库、期 刊库等。

    二是积极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在完成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同时,推出了第一款产品——数字图书馆。这是为我们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研发的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按需设计、按需生产,现在已经有多家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的图书馆都已经订购了这个产品。天津市图书馆是我们的第一个客户,钱已经收回来了。

    三是推出了一批精品电子书。根据不同渠道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终端,设计了不同的电子图书产品。目前和当当网、卓越网这些电商都有合作关系。第一批电子书是给当当网定制的,一共2000 种。

    四是我们建立了电子图书的制作平台,形成了电子图书的批量制作和处理系统,等一下我的同事会给大家演示一下。电子书有了这个平台,制作起来很方便,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一本书。

    五是完成了少儿阅读平台一期的建设。中少总社实施数字出版工程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少儿阅读平台。这个平台建成后,读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不同的电子读物。同时我们这个平台可以对数字版权、网络内容、信息检索等等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也可以进行在线交易,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另外,市场开拓的工作目前也在稳步推进。

    数字出版下一步打算

    一是要积极推进少儿快乐阅读平台二期工程的建设。这个平台建成以后,将集信息发布、宣传交流于一体,是一个多功能服务平台。二是进一步对中少总社所属报纸期刊电子文档进行分类管理。我们要按不同的年龄段建6 个分馆,有婴儿馆、幼儿馆、小学低年级馆、小学中高年级馆、初中馆、高中馆,目前已经完成了三级分类工作。三是建立一个跨终端的数字出版发布平台。四是启动报刊的协同编纂平台建设,最终实现多媒体协同编辑。一个内容出来之后,进入到这个平台,可以根据不同渠道和用户的需求,同时生成不同的产品,真正做到一种内容,多种出版,多个渠道传播,进而实现全媒体出版和立体化传播。

(稿件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委会办公室整理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