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周文:市场图书是出版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江西出版集团、中文传媒董事长周文
编辑出版要追求卓越,诀别平庸,应把市场图书的出版摆上战略位置。
一是要充分认识市场图书对提升中文传媒竞争力的作用。中文传媒是一家以出版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它的公众形象的塑造,品牌价值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图书的表现。我们常说的实施畅销书战略,以及从经营作品转向经营作家;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品牌;从地域出版转向国际出版,都是出版市场化的具体实践。而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最关注的自然是中文传媒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市场表现和成长性,特别是影响力。品牌图书,畅销书,获奖图书等等,是市场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出版社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概括地说,一家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图书重印率、媒体曝光率,渠道控制力,作家聚合力等产生的品牌影响力,都是经由市场图书来实现的。图书出版中最核心的是面向零售市场的图书,它的销售收入含金量最高,是源头活水,可以带动发行、印刷等出版产业链各环节。
二是要充分认识市场图书对出版社品牌建设的意义。社会大众对于一家出版社的品牌识别总是经由其先进的出版理念及其出版的个性化畅销书而累积形成的。而只有市场图书才能胜任出版社品牌定位、品牌策划、品牌营销及品牌经营。出版社的图书市场的影响力对品牌塑造至关重要。
例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年的市场图书发货码洋超过4个亿,十几条畅销书、常销书产品线,0-18岁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书目中找到他们最适合阅读的图书,等于建立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图书品牌和出版社品牌都有了。单是图画书就出了500多个品种,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
三是要充分认识市场图书的强弱是衡量出版社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图书结构中市场图书的比重能说明一家出版社市场化的程度。市场图书比重越大,市场化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因为市场图书是靠读者用人民币投票来实现其价值的,没有任何计划经济的成份,是一家出版社的真本事,真功夫。所以,我们常说立足于零售市场的大舞台是对一家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真正考验。
四是要充分认识做市场图书所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十七届六中全会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潮,我们可乘势而上。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零售市场会不断扩容,人们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投入将不断增加。
同时应该意识到,市场图书从来不是一个大规模赢利的领域,机遇和风险并存。市场图书的利润率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所以畅销书的出版是出版社的必然选择。做市场图书不做畅销书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调动各家出版社做市场图书的积极性,对市场图书的出版要采取扶持政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根据经营的难度系数,将教辅与市场图书分开考核。让做市场图书的出版社有想头,有奔头,更有甜头。
五是要充分认识做市场图书是个长期坚持、坚守的过程,是需要用心并假以时日去打造的。产品群、读者群及渠道都需要经年累月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皮皮鲁总动员》,经过7年的打造,销售了2600万册,形成了很强的品牌号召力。而品牌又成为了市场的通行证。
做市场图书要建立以书养书的观念。因为市场图书不可能本本赚钱。但每一本书都是一种可能 ,都是一次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读者定位、市场定位,形成独一无二的选题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
六是要充分认识市场图书是数字化转型的依托。不论媒介形态如何更替,出版始终是内容为王。有了丰富的、独占的市场图书的内容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数字出版才有依托,才能做得风生水起。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