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五)如何有效申报项目
为了避免上述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取得更好的申报效果,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总的是出版社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读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按照文件要求,认真选择申报图书,认真填报申报材料,认真遴选推荐专家,认真上报材料。
第一,认真选择申报图书。一、所选的申报图书是不是符合评选要求;二、是不是社内最好的最能代表出版水平的原创图书;三、是不是该领域最具权威最具价值最具影响的图书;四、编校质量和印制质量是否合格。
第二,认真填写申报材料。一、申报是命题作文,是论文答辩。为此,要围绕论点,用最主要的论据进行论述,紧扣评选要求;二、描写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便于评审者掌握;三、由申报图书的责任编辑撰写申报材料,由出版社领导审定申报材料。
第三,要认真遴选同行推荐专家。一、选对同行推荐专家;二、帮助同行专家写对推荐意见;三、两个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应各有侧重;四、专家推荐意见表要符合文件要求;五、手写的推荐意见要附打印件,以便于阅读;六、推荐专家要手写姓名。
第四,上报前要进行齐、清、定检查。申报图书与申报材料上报前,要进行齐、清、定检查,以保申报符合要求。
第五,进行查询。申报图书与申报材料上报后,要及时主动地查询接受单位,询问所报材料是否收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齐全。
(六)关于经营性出版社的等级评估问题。
经营性出版社第一次等级评估已过去三年多了。是否还进行等级评估及其如何评估,尚不清楚。等于等级评估,我以为,一、是否进行等级评估,出版社可以提建议,但最后的决定权在总署。二、一旦总署决定进行评估,出版社只能按照要求认真填报材料。三、第一次等级评估的依据就是各出版社填报的材料,因此,认真、真实、全面、扼要的填报材料至关重要。四、等级评估的标准和评估程序与过去的优秀、良好出版社和现在的政府奖中的先进出版单位的标准和程序不完全一致,因而评估产生的结果也就不相同。五、对任何评估、评选,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争取好的结果,也要准备接受不愿意接受的命运,因为所有的评估、评选都不是竞技场上的比赛。六、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只要我们真正好,要相信沙子是埋不住金子的,金子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
二、出版精品力作,是出版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问题,先后出台一系列决定和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及《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度重视。我们如何落实这一决定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弄清文化含义及其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我的理解是,一,“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即以科学之理、技术之理、人文之理、人类之理、民族之理、国家之理,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帮助人,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素养、科学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秩序、团结的民族关系和坚强的国家力量。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生存之基、发展之力、强壮之魂。三,文化以其波及范围之广泛、延续时间之久远、影响人类之深刻而彰显其魅力。日本、以色列、德国为什么今天能成为强国,靠的是文化。为什么日本今天陷入困境,还是文化。为什么德国在与东德合并后依然是强国,靠的也是文化。德国对文化能自信、自觉和自省。而日本缺乏对文化的自省,尽管他们天天讲反省,但他们缺少的就是反省。我国要成为强国大国,首先应成为文化的强国大国。不论是讲“崛起”,还是讲“复兴”,而首先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是:出版是文化的核心,是其他文化的基础,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存在的价值是以好书化人,以好书育人,以好书塑造人,以好书帮助人,而首先不是赚了多少钱,赚钱是出好书的结果,而不是出书的目的。一本好书,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的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在高教社社长任上十年,令我满意的就两件事,一件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另一件是“96-750”课件与试题库,而不是建成的办公大楼。这两件,其实就是一件,即出版,出版教学最需要的好书。以上是我对文化、出版和文化与出版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是确定本文题目――“出版精品力作,是出版的永恒主题”的根据。
(一)加强精品力作出版的意义
第一,加强精品力作出版,是出版发展繁荣、建设出版强国的要求。没有精品力作,就谈不上谈出版发展繁荣与出版强国。
第二,加强精品力作出版,是出版社生存发展与出版转型的要求。没有精品力作,就谈不上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加强精品力作出版,是出版“走出去”的要求。没有精品力作,就谈不上“走出去”、“走进去”。
第四,加强精品力作出版,是出版媒体转型、数字与网络出版的要求。没有精品力作,就谈不上数字与网络出版,从而也就谈不上出版社的未来。
(二)原创选题与精品力作
既然“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实施的目的是推动精品力作出版,那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原创选题,什么是精品力作,以及原创选题与精品力作的关系。
第一,所谓原创,是通过创意、创造和创新而发现、发明和发展的成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新知识、新形式、新方法。所谓原创选题,一是与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相关的选题;二是与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选题;三是与重大工程实践经验相关的选题;四是与长期研究或试验相关的选题;五是与填补国内外空白相关的选题;六是与内容、体裁、形式等创新相关的选题。概括地讲,就是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对人类进步有重要乃至重大影响的选题,是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乃至深远影响的选题。
第二,所谓精品力作,一、从过程上讲,是是精心策划、精心著作、精心编辑和精心制作的图书;二、从工作上讲,它是作者、编辑和出版者的心血、精神、智力和时间结晶的图书;三、从结果上讲,它是高原创、高价值、高效益的图书;四、从读者上讲,它是喜爱、需要、购买、传代的图书;五、从文化上讲,它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不可缺少的图书。一言以蔽之,精品力作就是选题是原创的,制作是精益求精的,它是同类产品中的极品。
第三,原创选题与精品力作的关系是,原创选题是精品力作的基础,但原创选题不等于精品力作。原创选题要想成为精品力作,还要严把制作关,要精益求精的制作。精品力作不等于效益,特别是不等于经济效益,要想使精品力作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要做好营销工作。
(三)怎样才能出版精品力作
如何出版“三个一百”这样的精品力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各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前提。所谓正确的出版理念,就是,出版精品力作,是出版的使命,是出版的永恒主题,而不是出版精品力作,是为了参加评选。目前,为参评而出版精品力作的现象,在出版社中普遍存在。为参评而出版精品力作,有时确实一时能得到好的参评结果,但是,它不会久远,这样做,不利于出版单位的长远发展,是不应该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参评不是出版精品力作的目的,而是检验出版单位出版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出版精品力作,是出版的永恒主题,是出版使命所在,是出版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第二,提高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素质,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出版理念,能否出版精品力作,取决于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的职业追求、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此,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一要具备热爱出版、把出版当事业做、潜心做出版的追求,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动力;二要具备崇尚文明、忠于职守、信守诚诺的道德,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保证;三要具备“一专多通”的专业水平和“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关键;四要具备创新、实干、坚持、协作、沟通的精神,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条件;五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里素质,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基础。只要我们做到严肃做人,诚信笃实;严谨做术,执着求真;严格做事,精益求精;就有可以出版精品力作。
第三,定准位,选好题,找对人,精制作、会营销、深发展,是出版精品力作、创造效益、培训品牌的基本功。一要定准位,即选准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专业或学科,这是经营定位;二要选好题,即在选准的专业或学科中决定出版学术著作、教学用书、实用图书,普及读物和辞书工具书中那类或那几类图书,这是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或读者定位;三要选对人,即找到合适的作者,这是作者定位;四要精制作,即对书稿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加工、精心制作,使图书达到设计目标,成为精品力作,这是质量、品牌定位;五要会营销,即找到合适的宣传方式、促销手段和销售渠道,使需要的读者能了解图书信息,能激起购买欲望,能方便买到图书,这是营销定位。六要深发展,即在选准的专业或学科的方向上,进行深度开发和广度发展。所谓深度开发,就是对选准的专业或学科的各级各类出版物,进行成系配套的选题开发和图书出版;所谓广度发展,就是对所选定的专业或学科,进行全国、全球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行全国、全球市场的有效营销,进行各种媒体组合的综合发展,创造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树立出版品牌。
第四,政策激励,是精品力作出版的重要条件。出版单位要制定鼓励精品力作出版的政策,鼓励引导编辑人员积极开发原创选题,努力出版精品力作,形成出版精品力作的氛围,造成出版精品力作的环境,养成出版精品力作的职业素养。
第五,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关键。出版单位领导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出版单位的命运。领导的“德”好,即职业追求、工作作风、献身精神等好,才能聚人、感动人、带领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领导的“道”强,即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开创精神等强,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实现发展目标。等于目前一些说法,我们要研究,要分析。比如职业经理人问题,目前我国有没有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我看没有。如果按照道德要求,世界上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也不多。再比如,MBA和EMBA问题。我看我国目前合格的BMA和EMBA人员也不多。因为,学校办BMA和EMBA目的赚钱占很主要成分,学生为了镀金也占很主要成分,况且任课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实践经验。又比如,外行领导内行问题,外行是领导不好内行的,除非他了解内行,成为内行。作为出版社的领导,应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出版,全心做出版。为此,一要带头开发原创选题,二要亲自抓精品力作出版,三要制定精品力作的出版规划,四要明确出版精品力作要求,五要制定精品力作的出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出版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
第六,用好各种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动精品力作出版进程。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