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陈万雄:香港文化的“根”
中国经济网 记者 张翔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万雄先生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在访谈中,陈万雄详细解读了自己的提案并且发表了对当前出版业的看法。作为一个香港人,陈万雄的提案也颇有新意,他提出建议成立专门研究香港的部门并且打造好唐人街。
建议成立专门研究香港的部门
陈万雄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国家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香港问题的部门。他表示,香港的历史、社会、文化,都应该做学术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应该成为以后发展香港的参考。如果有研究作为基础,对香港的既定政策以及对香港的本身都很有价值。他说道,“香港历史上是跟祖国不可分开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香港成为中国所有的城市里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城市,香港以后是什么样的,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员应该怎么样发展。都是需要研究的。”
文化走出去不妨先打造好唐人街
陈万雄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文化走出去的,当前美国、欧洲国家以及、韩国、日本都以文化作为外交以及打入世界的名片,陈万雄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但这个过程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他认为,华人在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就是唐人街。唐人街是当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是华人生活的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好还是不好,展览馆的面貌如何,都是影响中国人形象的,应该打造好它。
但他表示,最近十年,唐人街非常老旧,甚至年轻的华人,成功人士觉得唐人街是损害他们自尊心的,甚至不愿意提起。“我有感而发,是不是我们应该由政府倡议,大家打造好各地的唐人街,为中国唐人街建立一个新的面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新形象。”
不要小看香港社会的文化基础
陈万雄认为,香港的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但总体的“根”基本是中国文化。离开中国文化的“根”,是没有办法理解香港文化的。他表示,很多人强调香港的国际化,也提倡香港有本土的文化。不把握住这个“根”,是没办法理解香港的。香港作为中国城市组成的一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贡献。
陈万雄说道,虽然香港文化有着“速食”的一面:但香港也是一个相当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觉得香港的文化像一个‘葫芦’,很多时候是为了大众,为了娱乐。香港小葫芦里面的文化,不管是承载世界的眼光,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跟中国所有城市相比绝对不是低的,甚至更有国际性,更有国际视角。”他举例说,香港社会的人虽然都喜欢娱乐,但其实香港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不管是电影,图书,还是戏曲,都有一大批的观众。“我们曾经出了一套《中国文明城镇》十开本的大型图录的中国文明史。不要小看香港社会的文化基础。”陈万雄补充到。
内地网络书店是赔本搞经营
为什么内地实体书店很难生存?陈万雄认为是市场运作问题。他介绍说,香港和日本的实体书店跟网上书店的价格很接近,受到价格的冲击比较小。到今天为止,香港书店的零售一直是稳定上升的。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个原因是书店经营应该有的考虑。考虑书店的专业是否提高了。他谈到,网络上大众的流行的书越多,书店经营应该越来越重视专业。如果专业不过关,是受不了这种冲击的,所以管理经营方式要变。
对于价格的问题,陈万雄说到,“如果价格相距太大,自然会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现在网络的经营不是真正的经营,而是赔本性的经营。”
陈万雄介绍了香港实体书店发展的先进经验,他谈到,最近这几年我们对书店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前都是综合书店,现在开了很多专门书店。中华书局开中国人文科学专门店,书店每年都是20%到30%的增长量。同时又开了儿童专门店,全世界最好的儿童书我们都有,包括英文的,而且全世界儿童教育的用具我们都有。
电子数字出版短时间无法取代传统出版
陈万雄认为电子出版以及网上书店短时间内没办法取代传统出版和传统书店,他谈到,电子数字出版跟网络销售的一定能够推动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但想取代传统出版和实体书店没有十年八年是不行的。究其原因,陈万雄认为,版权成为一个制度是非常难的。他说,“以前说出版社印这本书成本多少,盈利多少,给作者多少,是非常规范的,现在传统出版社之所以不愿意拿数字版权,因为给作者的报酬太低了,给出版社自己的报酬也太低了。但如果真正的重新编选电子书,成本绝不可能很低,电子书的成本和定价不会比传统书低多少。电子书什么时候能够成功,甚至成为主流,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赵媛媛。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万雄先生,一起聊一聊如何建设香港文化的“根”,香港内地出版界差异和实体书店生存难的问题。我们的节目是由中国经济网和和讯网共同播出。
主持人:陈总,您作为全国的政协委员,既要处理公司日常的事务,同时又要关注社会,而且您还是一位作家,您平常是怎样来协调好这些事情的呢?
陈万雄:管理公司事务是在工作,这也是我的责任,关注社会问题是我的一种社会责任。我本来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写文章是我的兴趣,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只好牺牲一些娱乐时间。
主持人:人家说时间有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去做,主要是您心里有这些事情,喜欢去做。
陈万雄: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据我了解您最近出了几本书,是什么书?
陈万雄:我出了一本《读人与读事》,一本是《人生方圆》。《读人与读事》里面写了成长中很多对于我有教诲,值得我学习的大学老师、出版界的前辈以及一些学者。这些是中国优秀文化里的表现,我觉得应该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所以我也动了这个念头,想写几本书。我觉得也是为了认识这个时代、世界和社会,所以叫做《读人与读事》。
主持人:您是把以前所经历的事情,遇到的这些贵人、老师,都写在了书里,就像回忆录一样?
陈万雄:我认为人跟社会是有联系的,你去认识这个人,这个人对你有感觉,给你很多的感受,体现出来的是文化和社会的情形。
主持人:从您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
陈万雄:对,这些人为什么会成为当代甚至以后的楷模,这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部分,非常动人。
主持人:您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陈万雄:既然我有这个机会,我就应该将我见到的人写下来,希望能够启发年轻的一代。我和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希望通过我们的成长过程去启发这些8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轻人,我们应出版社的要求,讲了50名个人成长的故事,希望能给年轻人以启示。
主持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可以通过您的一些故事,来感受生活当中的一些相同的经历。您今年提交了什么样的提案呢?
陈万雄:坦白说,国家大事,政府有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的领导人,考虑的很周全,我能够理解的国内形势是很有限的,所以不敢提太大的问题,提了两个小提案。一个提案是国家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香港问题、香港的历史、香港的社会、香港的文化的部门,要做学术性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发展香港计划的参考。因为很多内地人说香港是很难读的一本书,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去研究好香港,无论以后怎么样,如果有坚实的学习研究作为基础,我觉得对香港的既定政策以及对香港的了解更有参考。举个例子,香港从来都是中国的地方,香港从来是中国人的社会,香港历史上也是跟祖国不可分开的,一直非常互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百年来香港的特殊发展,它在中国的所有城市里面,已经形成一个极具个性的城市。所以香港的文化是个什么样的,以及将来在大中华文化中作为多元文化的一员怎么发展,其实也需要好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主持人:更好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才能实现今天更好地发展,有一个好的明天。另外一个议题是什么呢?
陈万雄:我刚刚看了一个教授写的一本书,即《文化与外交》,是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一个日本教授,他在美国很多大学教过书,现在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的教授。他对当前美国、欧洲国家以及中国、韩国、日本都以文化作为外交以及打入世界的名片,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提出“文化走出去”,其实背后的目的也是这样,但这个过程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华人在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就是唐人街。不仅仅是唐人街的问题,唐人街其实是当地的一个民族文化,是华人生活的一个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好还是不好,展览馆的展示面貌好和不好,其实是影响我们整个中国人的形象。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不打造好唐人街?最近十年,韩国人在美国各地的韩国街建得非常好,日本的也很好。但唐人街就非常老旧,甚至年轻的华人,成功人士觉得唐人街是损害他们自尊心的,甚至不愿意提起到华人街。这与我们希望唐人街成为凝聚海外华人和年轻人的目的刚刚相反。我有感而发,是不是我们应该由政府倡议,动员香港和海外的大老板,大家打造好各地的唐人街,为中国唐人街建立一个新的面貌,展现中国人的形象。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奥运会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来到北京,虽然只是短时间的,他们依然觉得非常的惊讶。就像您的提案里提到的,把唐人街打造漂亮一些,很多人走在那里就觉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国有这么多好的文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一下。您的提案主题是香港文化的“根”,您觉得香港文化的“根”是什么?
陈万雄:我在香港几十年,我觉得香港文化是中国一体多元的文化中的一员。为什么这样说呢?香港认为它特殊的殖民地统治的经历,有西方的文化,但香港又是中国的社会,继承了中国人的文化社会价值观。广东本来是中原文化边缘的地方了,香港还在广东的边缘,但长期一百年来,其实香港是中国南北文化集中的地方。香港不光是闽南文化,还蕴含了丰富的整个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它有自己的个性,加上跟世界的交往使它成为一个国际都市。同时,香港的民族很多,南亚的,非洲的,西方的,他们的习惯互相渗透。所以,香港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但总体的“根”基本是中国文化的。离开中国文化的“根”,我们是没有办法理解香港文化的。很多人强调香港的国际化、西方的文化,也提倡香港人本土的文化。但其实你看看历史,香港一百年的历史里,每一个时期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根”,没办法理解香港。如果以后香港作为中国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做着特殊的文化贡献,它一定要理解这种文化特征,才能界定自己将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