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品藏书系”分批推出的方案和推出的节奏,其第一任责编平静也经过深思熟虑:“每辑推出四本新品种,在春秋季以‘校园人文行’为主的密集营销活动前推出,保证每个营销热季都有新品刺激市场。而确定四本的规模,是考虑这个品种数不会对原有品种造成过大冲击,有利于老品种的持续发力,充分调动市场潜力。”就这样,浙少社不断地以老带新,以新推老,形成持续合力,使“品藏书系”成为畅销品牌,保证了选入的每一本书,不论是否是沈石溪的代表作、成名作,都能成为畅销书。同时,在每一辑作品的推出顺序上,平静还充分考虑了其代表性、知名度,优先出版代表作、名作,同时都兼顾动物品类的区分,保证每一辑推出的动物主角都不重复,特色鲜明,品类丰富。
作者与出版社的双赢
平静说:“‘品藏书系’的编辑出版历时4年多,分批推出,每一个环节都和作者有充分的沟通。这套书的成功,也得益于与作者的互相信任和默契配合,期间通信通电不计其数。”记者看到了她写给沈石溪的邮件,讨论内容从作品出版顺序,到目录加上章节序号是否“难看”,事无巨细,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她和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
沈石溪与某出版社的10年合约期内,该社推出的《沈石溪动物小说文集》的平淡收场,使他了解到出版社“懂市场”的重要性。沈石溪说:“作家和出版社是双向的选择,你不知道出版社愿意花多少努力来推广和发行你的图书,你也不知道编辑对你的作品是否理解和喜爱,有没有在设计图书产品方面有创造性的灵感。”作家心中的这些不安当然会通过与编辑的沟通得到舒缓,而最让沈石溪满意的是,浙少人了解关于图书市场运作的信息,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发行也做得好。当然,沈石溪选择浙少社与其在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口碑也有很大关系:“据我所知,之前,浙少社已经与好几个知名作家合作,包括张之路、汤素兰等等。他们有一个模式,瞄准一个作家,会下很大功夫,对其进行包装、宣传。”
在与浙少社合作之前,沈石溪每年的稿费收入大约是20万元左右,而2011年,他的收入超过百万元。孙建江说:“我们乐于见到中国原创文学作家在市场上获得好的收益。寻找既有艺术性、又能够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作品,并把它打造成畅销书,这是我作为出版人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如今,沈石溪已经与浙少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他的作品都将交给浙少社出版。
畅销书的“必要条件”
按照孙建江的话说,做图书最好“提前半步”,“提前了三步五步,不算本事;而如果滞后于潮流,就只能吃残羹冷炙。最完美的就是,把握阅读趋势形成前的‘半步’。”沈石溪的“品藏书系”在中国书市上掀起了一股动物小说热,浙少社这次无疑是“提前半步”,敏锐地看到了儿童文学急需题材扩充的趋势。在孙建江眼里,这次“品藏书系”之所以能火起来,与市场大环境也有相当的关系,他尤其提到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和童书从业者市场素质的提高。
当被问到“品藏书系”成功的秘诀时,平静说:“充分的市场调研、精准的图书定位、独特的创意细节、适时的推出时机、团队的密切配合、有力的营销推广。天时地利人和。”
超级畅销书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编辑的专业与努力,作者的配合与信任,营销人员的长袖善舞——这些真的是最后的答案吗?出版业中有人相信,畅销书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把握读者的阅读取向和社会大众的心理实在太难。此文不可能给出畅销书的统一配方,但以下这点却毫无疑问:优秀的编辑和强力的营销团队也许不是打造畅销书的“充分条件”,但却一定是“必要条件”。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