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时代出版传媒 布局看重四大“结合”
本报记者 戴园园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同全国各地文化出版机构实现合作,在“走出去”方面更是有优异的表现。目前时代出版传媒出版业务已进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版权输出逆差的情况下率先实现版权输出顺差。 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表示,虽然时代出版传媒在2011年获得了大发展,但今年依然有很多目标有待实现,也有很多困难有待克服。
四个“结合” 指导今年工作
结合当前市场走势和产业状态,田海明表示,时代出版传媒布局未来工作需四个“结合”: 第一,机构与资本的结合。上市公司需要通过融资平台,借助风险投资、私人股权募集、基金等力量,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出版核心业务。与资本结合就是更好地与市场结合,这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需要关注的,更是出版业内每个经济实体都要关注的。 第二,机构与资源的结合。出版单位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因此与资源密切结合是出版机构的立足之本。时代出版传媒虽地处中原,但近年在开拓资源、用好资源方面下足了功夫。如2010年,时代出版传媒开始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故宫博物院开展战略合作,2011年更成为唯一一家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的出版单位。2012年,其还将与国家大剧院展开合作。这一系列的动作标志着时代出版传媒资源战略的不断深入。 “随着不断挖掘,我们越发深刻地意识到自身资源的缺乏。因此在2012年,集团将在资源开发方面力争迈出更大、更实的步子。”田海明说。 第三,产业与科技结合。田海明指出,科技的发展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业的变革有十分巨大的力量。市场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挑战都在不断要求出版人必须主动适应变化、努力嫁接出版同科技间的桥梁。 2012年,时代出版传媒将进一步实现从印刷业环保改革到数字出版技术更替、3G儿童阅读互动平台的搭建等等,与科技的密切结合将是推动时代出版传媒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同时,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将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公司,并以此为依托将时代出版传媒下属各个社的数字出版资源、产品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品线。 第四,战略与信息的结合。据田海明介绍,他们也曾因对信息掌握不灵、未能及时跟进产业动态而吃亏。因此他认为,及时掌握国内外出版业最新动态、随时了解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信息对出版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规划意义。 对此,田海明举例说明:“2011年10月,总署公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这就提醒我们,国家即将对传统印刷业进行调整。紧跟这条信息,我们就能适当地调整时代出版传媒自身规划。而一旦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对传统印刷紧抱不放的话,未来将会蒙受损失。”
销售飘红 版权贸易实现顺差
近几年,时代出版传媒的业务运作可以说处于全国出版机构前列。 2011年,安徽出版集团整体全年出书近万种,图书重印率达到65%,总销售实现84亿,利润超过5亿。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也达到了24亿,同比增长30%;全年实现净利润2.7亿,同比增长10%,净资产和总资产也分别增长了8%。 在项目方面,时代出版传媒去年在印刷技术改造项目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而在产品结构上也实现了优化和调整。在“走出去”方面,时代出版传媒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的版权输出量连续四年名列全国首位,且连续两年实现了版权输出顺差。 在谈到2012年战略布局时田海明指出,进一步实现“走出去”,以及充分结合国内现有资源将会是集团工作的中心。此外,在已成立海外印刷公司的基础上,安徽出版集团将于今年争取在英国实现机构落地,与当地出版机构共同合办公司。而在资源结合方面,1月8日于北京亮相的时代华文书局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田海明认为,这是安徽出版集团产业实现延伸,达到新的产品高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重点关注 渠道变革与开发 2012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出版产业普遍享受到了国家政策面上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时代出版传媒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销售渠道的紧缩。2011年实体店纷纷倒闭,渠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田海明认为,如何积极适应现状,同时开发新渠道是出版公司必须思考的课题。 “比如在扩大B2B销售模式方面,时代出版传媒将进一步挖掘机场、宾馆、培训等渠道。此外,随着渠道的变化,出版的形式和形态也要随之改变,实现突破。”田海明补充道。 此外,田海明表示,由于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等问题,时代出版传媒在“走出去”战略布局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回到我最初说的,”田海明说,“即便资源紧张,但如果能做到充分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那么我相信我们还是会取得成功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