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心理学书 只有科学才能实用
那些没有理论、观点、实证支持的资料汇集类的心理学图书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本报记者 刘 佳
社会飞速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了压力,人们希望了解自己,排解压力,对心理学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心理学图书市场规模初具,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竞争也随之加剧。 据了解,目前,介入心理学领域的出版社众多,其中心理学教材等专业产品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学社、教育社。诸如弗洛伊德、荣格等思想家的经典名著的出版社主要是人文社科类出版社。而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自助读物则在很多出版社的书目上都可以看到。
专业书也能畅销
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心理学图书中,有很多来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总裁刘力介绍,新曲线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版心理学图书,以引进版为主,品种大多集中于学术和教材类图书,目前已出版60多个品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曲线的这些专业心理学图书却受到了一般读者的欢迎,该公司很多专业书都荣登心理学图书畅销榜单。如《心理学与生活》就是新曲线知名度最高,卖得最好的心理学类图书,该书从2003年10月引进至今已经第45次印刷,累计销量近30万册。 据刘力介绍,虽然《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经典教科书,但是其在中国80%~90%的读者都是社会一般读者。这本作为教材的教科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相联系。所以这本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经典教材同时也是一本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读物。 除《心理学与生活》外,新曲线的其他心理学类图书如《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亲密关系》以及最新出版的《对“伪心理学”说不》都受到了读者欢迎,其中《社会心理学》从2006年到现在销量已经接近20万册。 关于专业心理学图书受到大众读者欢迎的原因,刘力的看法是,现在中国的大学中心理学系和心理学专业的数量是有限的,全国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加在一起不超过3万,所以专业读者是个很小的市场。心理学图书的畅销,还是要靠一般读者拉动。 “我们选择引进出版的心理学图书教材由于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科学性、趣味性,兼具了科学性和温暖的人性。所以既适用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也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拿来轻松阅读。” 刘力说。 湛庐文化出版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在国外也是本科教材,但在引进的过程中,湛庐文化在保证专业准确性的同时突出了该书的趣味性和易读性,因此这本很厚的教材最终也成为了读者的自学用书并持续热销。另外该公司引进的积极心理学系列《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积极情绪的力量》等,也让人们知道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抓得着的。 “我们对心理图书的定位是‘因理性而积极的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专业的作者、通俗的形式、有用的内容,是湛庐文化心理学图书的特色。”湛庐文化副总编辑季阳如是说。 很多国外心理学家写的著作,在国外作为大众读物销售,而引进国内后便成了专业读物。轻工业出版社策划编辑阎兰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读者的心理学“底子”或者说“心理学素质”还没有发展成熟,一旦大众的阅读水平提升了,心理学的专业读物就会大有市场。而且随着心理学对于其他行业的指导和辅助功能被逐渐认识,各行业的人都需要了解心理学的知识,而专门为他们设计的能够指导他们工作的心理类读物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引进过程苦乐多
由于国外的心理学领域发展非常成熟,书目繁多,应用广泛,所以国外心理学图书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都超出国内图书水平。因此,现阶段有很多国外的优秀心理学图书都被大量引进国内市场,而在策划、编辑、引进出版心理学图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发生。 作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心理学专业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品牌,其每年出版心理学图书50种左右。主要产品有心理学教材、心理治疗、心理自助等几类。 该社策划编辑阎兰告诉记者,2008年,他们得知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即将完成他最后一本书《直视骄阳》的写作,于是万千心理部门的编辑立即联系出版社购买版权,同时联系作者了解书稿的进度,就在书稿完成的第一时间,万千心理拿到了该书中文版版权和书稿。浏览过作者的第一手书稿,编辑们都赞叹这将是一本传世之作,一定要找到一位绝对合适的译者来翻译这本借探讨死亡来探索生存的心理巨著。 而心理治疗领域的才女张亚则成为最佳备选译者。但是编辑联系上她后,才了解到她刚刚生了宝宝,正在坐月子,恐难承担。但编辑还是把书稿发给张亚,请她务必看看。张亚一口气看完了书稿,被深深地感动了,毅然接下翻译任务。正是这份深深的爱与感动,成就了此书完美的中文版。
如何分类成最大问题
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星座血型、色彩性格等“伪心理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该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呢? 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图书种类非常繁多,这和心理学这个学科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对于上述问题,阎兰认为,心理学主要有基础研究和应用两大类,而除了教材类心理图书外,其他书基本属于应用类。但目前国内心理学图书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心灵类、宗教类,还有一些成功学的书都是打着心理学的大旗充斥在市场上,而事实上这当中的大多数都是和心理学的科学性相矛盾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对此,刘力的看法则是心理学图书一定要专业和严谨,不严肃的东西,没有科学的一致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负面的。现在大众对心理学图书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和读者需求是有差距的,而且很多情况下大众会被媒体和出版社误导。 比如,目前心理学图书的上架情况是,所有类别的图书全都摆放在一起,大家都说自己的图书是心理学图书,而且一些出版社的编辑写的宣传语、编辑推荐、内容提要等都称自己是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图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归类。记者发现,目前,在网店的心理学图书分类中,励志类的图书也被放在心理学图书中。 对此,季阳认为,读者对于心理学图书的认识,其实是与对心理学的认识密切相关的。目前国内对心理学的认识普遍还停留在弗洛伊德、荣格,或者是识人术甚至是星座、性格测试上,但随着国外心理学图书的引进,大众已经慢慢意识到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国外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发展比较成熟,很多心理学家都是非常棒的畅销书作家,而目前国内拥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学图书作者还比较少,同样,能认识到心理学实用性和科学性的读者还是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商业人士。 但是他相信心理学图书的未来在经历过良莠不齐,大干猛上的阶段后,现存那些没有理论、观点、实证支持的资料汇集类的图书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未来的心理学图书会和励志、社科类图书分开,拥有自己的市场格局。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