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馆配图书业务采编加工一条龙服务探索
距离2011年的省馆配会还有一段时间,与各级图书馆、图书室的联系也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笔者就近几年来在馆配业务方面积累的一点经验和发现的某些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召开馆配会的时间问题
馆配会召开的时间一般定在春季新书大量上市的时机,图书品种多,数量大,便于采购。但是目前有很多的公共图书馆往往是在年初申请购书,购书的批复有多数都没有审批下来,在馆配会上只是观望。还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初次申请的购书款金额一般偏大,审批时往往会削减一部分,选书时也就不敢放开手脚,谨小慎微。而学校的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更多的是习惯于在暑期采购,或是多季采购。暑期时,学校的采购老师往往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图书的选购工作。
二.馆配业务的选书方式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业务的开展,我们的馆配会上也开始引用了电子采集器,方便快捷。但是在馆配会上,我们的采购时间过于集中,往往形成一家图书馆分配不到一个采集器的局面。此时,略显尴尬,等拿到采集器后,满场的人山人海,又造成了纷乱嘈杂的局面,十分不利于采购,与平时图书馆的氛围反差太大,令某些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下某些省市的馆配采购工作。与各家出版社联合打造大型样本室,新书随时上架,常年对外开放。拉开了选购时间的距离,保证每位老师都能拿到一只采集器,并且能保证样本室的安静、舒适,可以从容不迫的细细挑选,也可以保证每年选购二至三次,增加销售码洋。
三.尽量做到采编加工一条龙服务
现在的市、县各级图书馆、包括学校图书馆,分配的人手都非常少,仅仅能够满足日常借阅服务等工作,有些图书馆如果采购3000册图书,就要计划出大半年的时间来做图书的编辑加工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出了馆配图书编辑加工的行业。我们新华系统的专业人才非常多,图书的编辑加工无非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最基础的图书资料,在我们的连锁平台基础上,一种图书只要加工过一次之后,所形成的马克数据就可以全省通用,充分利用连锁资源。贴条码、加磁、贴书标等工作的技术含量都是非常低的,稍加培训就可以十分熟练。图书上架的工作,就是深入温习“中图法”的过程,采编加工一条龙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完成了。
采编加工的工作可以与图书馆商讨后,放在我们的淡季进行,同样的一批图书,我们就可以在加工完成的前提下增加折扣,获取更大利润。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小观点,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