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青少年读物市场混乱 家长该如何选择

青少年读物市场混乱 (资料图片)
新华网广州9月15日专电(记者 黄浩苑) 随着网络等新媒介的冲击和数字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市场中科技书、专业书的比例明显下滑。与此同时,青少年图书市场却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但其市场混乱、读物泛滥及家长与孩子的困惑问题依然严重。
在近日开幕的南国书香节中,日均十万人次的购书群体绝大多数是家长抽空带子女来选书。但是南国书香节现场分为十几个展区,面对着上万种青少年图书,家长们除了欣喜,更多的是迷茫与苦恼,究竟怎样才能给孩子挑到一本好书呢?
教辅书:混乱是市场还是无奈?
无论是广东出版社、新华书店等传统大型出版发行单位,还是新兴民营中小型书商,无一不盯住了青少年群体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南国书香节的每个参展商几乎都在显眼的中心区域放置了各色各类的青少年读物,从《挑战高考》《高分制胜》等教辅类书籍至《十万个为什么》《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科普、动漫类图书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
广东普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把9平方米的展区打造为教辅类专区,场内上千种图书全部是从小学到中学各个年级的同步课程辅导书。许多图书都打着专家、权威等旗号。一本七年级语文课程辅导书,记者在书架上就找到了同类型同题材的18本书,出版单位全不相同,皆是按照课文篇目逐一讲解,配上课后练习及课外阅读篇目,一时之间难以分辨其中区别。
广州市民王先生带着9岁的儿子王栋专程来书展购新学期的书,可是父子俩逛了一个多小时,走遍了十八个展区,仍不知该买哪本书为好。“有点晕了,相类似的书太多,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王先生说。
从书展现场来看,青少年图书市场呈现出多和乱的特点。青少年读物是多家出版发行单位的重点,数量达到了参展书目三分之一。其次,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单位众多,涉及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让人莫衷一是。
对此,广州新华书店的采购经理陈永源也表示无奈:“现在各个学校学生的选择都不一样,我们也只能尽可能多地进货,来满足消费者需要。”陈永源说,新华书店一是靠品牌出版社,二则是从图书市场的直接反馈来进书。学校的要求他们没有办法掌握,信息渠道不通,无法形成有效的针对性。
家长与孩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王先生的困惑代表了书展现场许多家长的困惑,琳琅满目的青少年读物充斥着市场,同类型、同题材的相似性读物让家长和孩子眼花缭乱,草莓形书、心形书等等,书的形式和花样都在不断地翻新,但内容和质量却难以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在场的许多家长和孩子面对铺天盖地的青少年读物,只好“跟着感觉走”了。
有意思的是,许多青少年读物的展会现场都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景象,在漫画书籍区聚集的都是孩子,在教辅类区域里忙乎的都是家长。许多小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读着手中的漫画,喜羊羊、马小跳、机器猫等等都受到热捧。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作文指导、英语指导等教辅类读物的兴趣不及漫画书、故事书的一半。
李斯琪开学就要上初一了,可她依然很喜欢漫画,自己在认真地挑漫画书。“我喜欢漫画书,生动有趣。教辅书我看到就头痛,我不想看。”李斯琪说。与此同时,她妈妈正在教辅书区给她买了6本教辅书,每个科目都有一本。
另外,很多家长还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认为很多人买的书就是好书。有的家长就直接操刀代办,单凭书的简介下定夺。周先生说自己看看目录和例题给孩子买了本数学参考书,可是孩子说书不好用,题目太难讲解太少,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买书了。
一边是家长热情购买教科书,一边是孩子选择逃避“学习”的紧箍咒。许多孩子不仅不会主动走到教辅区,而且被家长从漫画区拉到教辅区后也是敷衍了事。”
专家支招:适合为重
“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目前人口已经超过9500万,其中1700万是中小学生。校园、亲子、家庭间的阅读问题,占据了广东70%人口的阅读问题。” 广东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曹长林说。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0%的家长不知道怎么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90%的家长希望能制定儿童阅读的选择标准。
面对书展上大量的青少年读物,不少家长十分苦恼,一方面他们想为孩子寻得“良师益友”,另一方面经济压力又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曹长林说关键在于适合。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心智发展、年龄特点以及阅读效率后,再作出判断和选择。同时也要兼顾孩子的兴趣,不能功利地只想到学习成绩,还要平衡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
广州新华书店从采购的经验中也提出了建议。陈永源说,针对市面上大同小异的书,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很重要,他们的读书清单很直接。其次就是要挑有品牌的出版社,最好再上网核实信息。同时,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协商买适合自身特点的书。
从现场购书的情况来看,多数家长仍倾向传统的购书方式。许多家长表示,希望在书的选择上学校和老师能给出指导意见,列出一个推荐书目的清单,范围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知识的补充,这样的方式对家长来说十分的直接和方便,而且具有权威性。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表示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让孩子自己来挑书。八岁的王丹娜看上了七八本喜羊羊系列的漫画书,她妈妈曾女士购买了其中的两本。曾女士表示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做适当的引导,娱乐、教辅和通识图书要达到一个平衡,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