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图书工作室:未来路在何方?
近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殳学超和周飞两位同学成立雪影工作室,专门代理文艺作品的出版。这一消息让不少业界专家纷纷感叹:现在图书工作室的门槛真是越来越低了。确实,时下的图书工作室正经历着由“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变。
所谓的“第一代”图书工作室,其主要成员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由多年在图书业摸爬滚打的零售书商转换而来;其二是出版社编辑的自主“下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黄金时期成就了相当一批书业淘金者,不少零售书商凭借着“淘金”所得的资金,以及长年来在书业中磨练出来的市场意识,从下游转行做起了上游。而一些出版社资深编辑也纷纷借助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及人脉关系摇身一变成为工作室的创办者,在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搏杀。
近两年出版业的整体委靡,造成这些早已“功成”的“第一代”图书工作室老总们陆续“身退”,逐渐淡出图书市场。而与之同时,新一批的“第二代”图书工作室纷纷涌现。与“第一代”相比,新一代创业者们相对年轻,有冲劲,思维善于拓展,比较善于把握时下年轻人的喜好。然而,他们的弱点也相当明显:缺乏强势资金的支撑,对发行、零售渠道所知较少。
同为雪影工作室创办者之一的“雪影”介绍工作室创办的缘起时就如此形容:三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取长补短之下所创办的工作室。据悉,现就读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中文专业的殳学超是个小有名气的作者,已出版小说《玻璃围城》和《今生十年》。而周飞则是活跃于起点中文网等网络媒介的网络作者,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都有作品发表。至于另一位合作者雪影则早先是网络编辑,擅长网络宣传并熟悉图书出版流程。
“由于殳学超和周飞在宁波,而我在重庆,所以目前我们位居两地同时操作。一般而言,殳学超和周飞负责图书内容的征集和宁波周边出版社的联络,我则主要负责网络宣传及重庆地区出版社联络。”
在雪影看来,“雪影工作室”的市场风险系数是比较小的,“我们稿件的征集范围包括了市面上的各类作品,主要是校园青春文学类作品,字数在5万到10万不等,工作室从代理成功的作者版税里面抽取10%作为利润。由于我们同时和多家出版社保持着合作关系,所以只要稿件质量还可以,并符合当下市场热点的,被出版社采纳的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我们主要依靠‘以书养书’的模式盈利,亏损的可能不是很大。”
“第二代”图书工作室的出现,其实与时下媒体的炒作也是关系密切。比如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出版商路金波,在他的操作下,近年的书业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版税及销量神话。而“百万作家俱乐部”的设想更是让不少人将他捧为书业淘金的楷模。
而成功塑造了“小妮子”品牌并率先在出版界大规模推行随书附赠礼品的湖南“魅力优品” 、“华文俪制”等更是获得世界出版巨鳄贝塔斯曼的青睐,成为贝塔斯曼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