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图书“畅销榜”,只见利益不见文化

[ 来源:佚名    点击数:566    时间:2011/11/5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图书“畅销榜”,只见利益不见文化

目前,中国的出版业空前繁荣,年产图书达到20多万种。琳琅满目的图书给了读者选择的机会,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面对种类繁多的书籍,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畅销书排行榜”似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近期频频爆出的书商通过“打榜”等手段扭曲图书排行榜的消息,让读者不禁担心:这排行榜能有几分真实?当排行榜异化为“打榜”、“买榜”时,其价值又何在呢?

    排行榜既是文化产品,又是商业产物,但从本质上说文化秉性不能被修改,更不能被裹胁。如果商业利益和潜规则主导了排行榜,那么,就意味着其沦落成了广告,成了攫取商业利益的筹码,而不是客观纯粹的公众选择读书的指引。

    排行榜的异化要求我们探寻商业利益和文化属性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要兼顾到可能的利益,另一方面,更要保证排行榜可能的导向性,不能赤裸裸地违背排行榜的初衷和原则。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的畅销书排行榜已经发展到了商业利益压倒文化产品的程度,当各种利益纠葛在一起的时候,才产生了公众的不满。当畅销书排行榜成为攫取商业利益的工具时,进入公众眼帘的排行榜已经不是本来意义的排行榜了。

    书籍一直都是以文化产品的面目出现,只有进入文化消费时代,畅销书才有了消费品的性质。客观地说,畅销书排行榜仅仅是一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使出版者和受众得到双赢,保持畅销排行榜自身的客观性,是我们应面对的课题,正因为如此,不能让畅销榜以“打榜”的名义对读者的智商进行侮辱。

    与其在榜单上下功夫,还不如多花些力气在做书上。做书是做生意,也是做文化,这才是理性的姿态。无论是编辑,还是出版社,在商业利益面前低头,置职业操守和传播文明的责任于不顾,实在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

    只见利益不见文化的“买榜”现象应得到纠偏。

[1]

  • 上一篇文章: 于丹新书签售引中老年朋友热捧

  • 下一篇文章: 课改10年,教师教育类图书面貌全新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6]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3]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47]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4]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8]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4]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1]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