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我们的教材改革,绝不能因为新教材不甚完美就走回头路,回到“一纲一本”的时代去; 我们的教材改革,也不能将许多社会问题推给教材,从而否定教材;我们的教材改革,更不能没有通过充分研究与论证,就轻易否定十余年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成果;否定我国教育学者、课程改革专家、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所做出的努力。假如我们的语文教材回到统编教材的老路上去,不就等于宣告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失败? 我们试着追究语文课改失败的原因,如果语文教材没编好,就追究语文教材编写者、编辑的责任,那么,教材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审查通过的。教材不合格,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的严重失职,国家是否追究他们的责任?再进一步推论,国家允许把一系列不合格的教材推向学校使用。必然培养出不合格的产品,或者浪费学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假如承认语文教改的失败,使用这些教材的学生向教育部提出赔偿要求,教育部是否应该赔偿?由上述推论可知,统一语文教材,不仅是对十余年课程改革道路的否定,也是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工作的否定,更是对教材编写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教育智慧与劳动成果的否定。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多年前,前任总书记江泽民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不衰竭的动力。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的基础是教育的创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开放的、创新的基础教育,永远不可能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国民。心理学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接受的信息数量越大,观点越丰富,孩子就变得越聪明。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必须解放思想,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校引进思想、观念、理论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活跃思维,开发潜能,受到人类多种文化成果的陶冶,从而实现教育的多重价值。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检验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在于这个国家教育政策的开放程度;在于这个国家是在开启学生的智能,还是在压抑学生的天性。通过一切手段,让学生变得越来到越聪明,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有生存本领和自信心的教育,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反之,为了种种目的,屏蔽多元的知识领域,将某些价值观强制灌进儿童头颅,使儿童精神虚空,千万人一种想法,扼杀儿童的思维力和创新精神的做法,必然是反教育、反科学、反社会的行为。 统一教材,让千万儿童学习一种教材,接受一种思想,形成一种观念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变得越来越蠢笨?答案不容辩驳!今天相当一部分国人看到某邻国一个领袖、一个思想、一群被愚弄的百姓,经济落后,民不聊生,常常鄙夷不屑!却忽视我们也有过文革十年的惨痛记忆,统一教材,难道没有这种危险? 假如我们违背自然生存法则、违背社会发展的需要、违背教育规律,回到统一教材的老路上去,必然导致我国青少年思维僵化,创新能力缺乏,必然削弱我国的未来竞争力,导致民族复兴的希望落空!显然,希冀通过统一教材来培养高素质国民想法是非常荒唐和错误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要求今天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负责任的公民。他们具有理解、包容、合作与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统一教材”的教育,能否达成这样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绝不能停步,或者走回头路。要站在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努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作者:陈元辉系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研室主任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