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批销变卖场 适销才对路
从批销中心到图书零售卖场,黑龙江省新华书城的销售码洋几乎翻番。
■本报记者 陈贝贝
据最新数字统计,2010年黑龙江省新华书城全年图书销售码洋达5100万,而改制之前的批销中心平均每年仅为3000万。这要归功于2008年12月23日黑龙江省新华书城从一个省级批销中心到综合图书零售卖场的转型。
改建 填补空白
2007年,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黑龙江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作为黑龙江省图书音像发行集团的基层店,已从事了8年的图书批发业务。但由于批销中心的经营范围有限,图书的品种、数量等各方面都不能满足全省100多家零售店的批销和配送需求,批销业务发展缓慢。“当时的批销中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场地局限,类别不能满足全省门店;二是受到仓储式货架的约束,图书在架率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黑龙江省新华书城副总经理韩云松说。 当时的批销中心位于哈尔滨市区的商圈外围,周边环绕中小学校及市政府。“一类街道优势的地理位置用来做批销业务可惜了。”韩云松说。经过周密统筹,构建大型书城的计划应运而生,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2008年底,黑龙江省图书音像发行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批销中心原址扩建,成立了一家大型图书零售商城,即黑龙江省新华书城。建成后的书城比改造前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达8000多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达20余万种,日接待能力1万人次。 “批销中心改建为黑龙江省新华书城,填补了省内大型图书超市的空白。”韩云松说。
经营 打造精品书城
韩云松表示,集文化、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多样化服务功能是黑龙江省新华书城的经营理念。书城共分六层,1~4层为营业厅,5~6层为招商的出租场地。营业厅每层的平均面积为2000平方米。中心营业室经理李君告诉记者,商铺招租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文教用品、名人字画、童装、健身馆等。另外,图书城的一层还经营着吉他、古筝等乐器类商品。李君说:“因为新华书城地处哈尔滨市最繁华的‘琴行一条街’,我们专门招租了乐器商行,与附近店铺呼应。将来我们也将扩大类似的招租范围,打造一个多元的文化书城。”据介绍,书城除按图书分类布局外,还开设名优出版社精品图书展区、名家名著展区、中外畅销书展区等。 韩云松说,满足读者需求是书城经营的立足点,所以在书城营业厅内设置了读者休闲区,营业厅的每一个楼层都设立100多个座椅;书城会员可坐在“书吧”中边品热饮边看书;拥有满足儿童休闲娱乐的室内儿童乐园;在书画斋,书城定期与老年大学书画协会举办书画展销;音乐殿堂、视听区为读者免费提供音乐和电影播放等服务。
转型 优势与困境并存
由于拥有原批销业务的产业链和客户群的延续关系,书城的图书零售业务有了良好的基础。与党政机关、大型企业曾有的合作关系使得书城的团购目标不难实现。据统计,2010年书城的团购业务码洋达400万元。 然而,从批销业务到零售业务,不同的经营特点也造成了运营过程中的困难,书城转型后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图书采购问题。据韩云松介绍,原批销中心业务的特点是图书采购品种少、数量多,而现在的新华书城恰好相反。如何做到与出版社协商减少采购数量而增加采购品种?如何增加有效的品种而不是单纯地盲目扩充品种?这些都成为摆在新华书城面前的转型难题。 由此,书城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对哈尔滨市场做了调研和分析;其次,增加采购人员,同时加强相关业务技能的培养;另外,加强与出版社之间的业务沟通,更加注重诚信合作。“与之前的批销不同,书城从事零售业务后,在寄销期内可做到与出版社进行实销实结,缩短了与各供应商的账期,目前书城每个月都能够与30多家出版社进行结款。”李君介绍说。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黑龙江省新华书城扩充了社科、文艺和教辅类图书品种。韩云松说:“目前,教辅书同期的销售额基本呈两位数增长,由于哈尔滨属工业化城市,我们相应地减少了农业类图书品种,扩充了工业技术类图书品种,从目前的状况看,前期图书采购遇到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与其他实体店面临的挑战一样,书城也遭遇网络书店的冲击。为此,书城在淘宝商城开设了图书专营店,网上书店经营图书达15万种。韩云松说:“除了打造精品化书城、实现多元化经营,大规模提升网上书店的销售实力将成为我们书城的经营目标。”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