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实际上,问题还远不止这些,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投资主业很难面对投资者的高期望值,那么靠什么回报投资者?不投资主业同样说不过去。从目前整个出版业的资本运作来看,资本流向主要围绕数字化平台和企业兼并重组两大方面。然而,一方面数字出版投资大、见效慢且有风险,风投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还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兼并重组如果没有找到新的利益增长点,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兼并的结果恐怕只能是越联合越乱,正所谓“圈钱”容易花钱难。
标杆之后能有几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业内对民营书业上市持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而对于民营书业上市的未来预期同样是两种对立观点。正方观点认为,天舟上市预示着政府对民营书业的开放程度,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符合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硬件要求的民营书企上市;反方观点则并不看好,认为在当前政策不明晰的状态下,民营书业仍很尴尬,如果公司主营策划,但向社会宣传以销售图书为主,名不副实。另外,投资者看中的是行业前景和公司管理架构、团队等,如果是以分销为主体或以零售为主要结构的书店想从上市获得传统产业的腾飞,几乎是不可能的。
讨论民营书业上市能走多远首先无法脱离的是中国股市的现状——国家主导产业政策。尽管现在国家全面鼓励、支持文化企业上市,但是民营书业一旦走进资本市场,就得面对一系列敏感、复杂的问题,诸如出版权、策划权等问题都无法回避,甚至于兼并收购的主体也有可能是民营资本,在这些长期存在的政策问题短时期内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谁都无法准确预言。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董事长毛文凤就表示,“天舟上市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民营书业发展的认可,以及他们为整个图书产业作出贡献的肯定。民营书企一旦上市,本身已经不再有民营、国有之分,而已经是企业主体,至于这个企业怎么定位,可能需要上级管理部门重新界定和阐述。如天舟现在是上市公司,如果建立出版企业,或者介入国有出版机构,享有国有出版书号等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就大大增强了民营资本进入出版领域的筹码。目前的情况是民营公司不能进行出版,但天舟作为上市公司已经不代表民营资本,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那么天舟上市对于整个民营书业是里程碑的事件。如果还是目前的情况,都没有放开,上不上市没有什么意义。”
辨证来看,其实上市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肯定民营书业上市可以筹集巨额资本用于大规模扩张,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品牌,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影响力,从这方面来看,应当支持民营书企上市,就像李朝东所说,“这些上市公司表现得越好,其他民营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就越大,广大股民接受也会越通畅。”然而,上市后,企业自然就会受到社会各方面限制,因为募集来的资金不能随心所欲地投向任何地方,必须根据自己的招股说明书投向当初承诺的项目,必须要给股民带来收益,否则投资者和证监会是不会同意的,这样想来,他们似乎又失去了民营书业最为可贵的灵活自主权。偶然也好,政策放宽后的必然也罢,民营书业者们能越发理性的对待上市已经证明了产业的进步,至于天舟过后会是谁,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能不能上市关键看业绩、看管理,上哪个板最合适,什么时候上市最合适,要由众多专业机构进行全面体检和评估才可以最后确定。上市岂非一日之功,天舟的上市之路走了六年,下一个,又需要几年呢?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