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北京图示订货会像往年一样在北京举行。有一个人在订货会前异常忙碌,那就是黄国荣。作为北京图书订货会创办人之一,黄国荣对今年的订货会格外地看重,用他的话说,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伴随着我国出版发行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前进的。
越办越红火
回顾北京图书订货会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变化,黄国荣认为,今年举行的订货会,在两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下更为有意义。其一,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始于1985年,23年的历程中,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了22届,中国出版发行改革开放过程中一波一澜,在历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都曾体现。它见证了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印证了出版发行业改革开放的轨迹。其二,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作为书业开年的第一件大事,正是检验和检阅新中国出版业60年成就的好时机。
面对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报名人数和参展单位却比去年有所增长。黄国荣认为,北京图书订货会越办越红火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创办时确定的16字方针,即遵循规律、顺应市场、满足需求、开拓发展。这 16个字被作家出身的黄国荣形象地比喻为是北京图书订货会诞生时就赋予的生命基因。让黄国荣引以为自豪的是,从第1届到第22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一直按照这16字方针运行。虽然没有开幕式和闭幕式,但是开门就做生意的务实劲儿,得到了同样日趋务实的业界的认可。“现在看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规律的。”黄国荣笑称。
由于多年来一直参与历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筹办,订货会细枝末节地变化,黄国荣都看在眼中。从被认为防止“隔山买牛”而特别需要,到被认为订货功能减弱而招微词,北京图书订货会犹如风雨中的大船,虽然摇晃,却始终前行。黄国荣认为,时代在前进,北京图书订货会被业界同仁认同在于品牌性质始终没有改变。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北京图书订货会一直在拓展展示、宣传、营销、交流、联谊等更多功能,让参展单位切切实实获得效益。记者了解到,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展位数量有1993个,增加了100多个展位。1993个展位中,要求特装的有 1300个。图采会参展书架比去年增加了200个,达1200个。参展单位营销活动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三四十个,会场会议室严重“撞车”,不少主办单位只好在会场外另辟蹊径。
优势多功能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黄国荣告诉记者,一方面反映了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多功能在发挥作用。出版社有展示企业形象、企业风格和经营理念的需求,而订货会恰好提供了这个平台。不仅如此,曾经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的黄国荣感同身受地说,合作了一年,生产单位出版社和销售单位书店之间肯定有许多问题需要沟通:一年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新的一年有哪些项目需要合作,双方非常想坐到一起进行交流,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此外,经营者之间同样也需要感情联络,以便合作愉快。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出版社没有退缩反而积极参与订货会,黄国荣称赞出版社的市场意识已不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真正落实到行动,越是不景气,越是要搞好经销。
针对业界存疑的订货数字虚高问题,黄国荣回应说,订货数字萎缩原因是近几年发行体制改革,实行出版社“主发寄销”,导致订货会订货功能减弱。“主发寄销制”的弊端已经显露,那就是给出版社带来出版、发货、印刷的盲目性,给书店增加退货、仓储、管理成本。这种增加社店双方成本的经营模式,是需要订货会这一平台来弥补其弊端的。
当然,注重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多功能性,并不是从此忽视其订货功能。黄国荣说,为了保证参展商利益,北京图书订货会从2007年起开始设立“图采会”项目。两年下来,事实证明图采会对出版社是有好处的。因为无论新书还是旧书,图书馆都有需求。据统计,第一次图采会(2007年),订货4900万码洋。第二次图采会(2008年),订货7000万码洋。今年是第三次,有书架1200个,黄国荣预计今年图采会订货码洋会超过去年的数字。
采访中,针对记者提出的把民营工作室召入展场、台港澳业者关心的效益等“棘手”问题,黄国荣认为,民营工作室是民族出版资源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把民营工作室招进订货会,就是让其浮出水面,纳入管理行列。对于台港澳业者关心的效益问题,黄国荣说,现在效益一般,主要是因为台港澳版图书使用繁体字、书价高使然。为了保证台港澳参展商的经济效益,主办方还是允许他们拼展位,并在图采区专设台港澳图书专区。
从过去以订货为主,到现在以展示、宣传、交流为主。从仅允许国有出版社参加,到允许民营、港澳台业者共同参与,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图书订货会肯定也在改变着。千变万变,不过黄国荣认为,订货会上,出版社是主人,书店是客人,主人要服务好客人的性质不能改变,这也是黄国荣多年办会的最大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