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民营上亿企业“仪仗队”一展英姿
■商报记者 王蓉/采写整理
又是一年岁末季。这是一个忙碌的季节,特别是面临“十二五”开局的今年。人们忙着忆往昔、看今朝、思明日,向来以嗅觉灵敏著称的民营书业也不例外。想必若去编织他们的过往、成就和谋划,便能织就成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故事,娓娓动听,其中蕴藏着的未来热势,正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本报于此时推出“民营书业实力版图”,特选16家总收入上亿的民企为代表,以2010年前10月的销量同比数、年度亮点、业务组成部分及延伸、与国有书业的合作情况、“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脉络、“十二五”时期的规划等内容为参数进行展示,中国民营书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中可见一斑。
从10%到50%,各上亿企业提供的总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令人兴奋。当然,其背后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在年度亮点中,民企不约而同地讲述了一些精心策划推出的图书产品,都是在不同领域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博集天卷的“杜拉拉”系列、北京天利的《中国高考真题全编》、禹田文化的《魔角侦探》、湖南天舟的“红魔英语”、山东瀚海的《金题点睛》、世纪金榜的《新课程报·政治·地理·历史导刊》、上海钟书的《新教材全练》和《金牌教练》等。在营销推广方式上,图书与电影、电视剧及其他品牌的联动之法被纷纷运用。
细数16家总收入上亿的民企于“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脉络,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成就不菲。在业务延展方面,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动漫研发等新兴产业上升到与图书、文化用品、艺术品比肩的地位,同时也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引导下,他们广开胸襟,有选择性地大胆拥抱国有书业企业,通过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在合作中达到1+1>2的效果。
有了历史的深厚积淀,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他们大胆谋划、指点江山,除多元发展、争做民营书业排头兵之外,上市目标被更多企业提上日程,如时代华语、北京天利、禹田文化、世纪金榜、湖南天舟等。他们对企业未来的信心和气魄,震慑四方。
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总收入上亿的民营企业,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此次展示,但他们同样都很优秀,如北京九州英才图书有限公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纸老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海澜天韵文化传媒集团、金星国际教育集团、一路领先(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志鸿教育集团等,其成就在业界同样有目共睹。还是让我们快来领略这16家民企的风采吧!
安徽经纶文化传媒集团
自2005年业务模式转向市场发行后,年发行码洋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
亮点串烧 通过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公司在产品质量和内容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教材解析》《精讲精练》《高考档案》《课时作业》《暑假总动员》《知识大全》等产品业已稳居市场一线名牌阵列,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高。
公司建立了一套直接面向全国1万多家终端经销商和1万多个门店柜组长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解决出版业长期面临的退货率和回款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
纵向业务延展 在做大做强教育图书出版的同时,公司利用自身研发优势,将教育研究成果应用拓展到了教育培训领域,并逐步朝数字出版、教育内容提供以及远程教育服务等方面延伸,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这为最大发挥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效益,扩大教育图书出版的边际效应寻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或将成为经纶公司的又一支柱产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