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成立三十周年纪念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离休干部 魏龙泉
今年10月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迎来三十周年庆典,我作为创业初期的一员,回顾往昔创业发展所走过的路程,仍倍感亲切和振奋。
公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9年,历史性的长沙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有几位参加中国出版代表团首次访美的同志发言,反映美国图书馆界也为很难买到中国大陆出版的书刊而苦恼,尤其是在“文革”时期。此事引起了与会代表纷纷议论,认为我国出版系统也应该有自己的图书外贸公司,努力开辟出口市场,扩大版权合作。会后,在国家出版局一次局务会议上,陈翰伯等几位领导一致同意成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同时打报告给中宣部,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同志,迅速批准了这个报告,还在长沙会议纪要上多处批示,应采取一切措施扩大我国书刊出口,多一家公司参与竞争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把工作搞活。1981年1月1日,国家出版局以(81)出办字第2号文发出“成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的通知”,明确规定公司的任务:经营全国出版部门的中文图书和部分外文图书的出口业务;开展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技术引进和出国展览等对外经济活动;管理全国出版部门对外版权和合作出版业务。
公司的成立受到海外客户和读者的热烈欢迎。日本出版新闻周刊迅速作出反应,发表大山茂先生的评论,文章说:“设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化。这也意味着三十年来单一的图书贸易体制的终止。”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所梅以慈夫人来信说:“我知道了你们的服务工作,这几乎是难以置信的一件好事。”美国国会图书馆王冀博士、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馆长钱存训博士等也都作出积极反应,并立即向公司发出订单。
公司创建,一切从零开始。还记得,初次给国外客户发信是借用中国版协的信纸信封,书目是手抄本,后来改为油印。公司没有库房,也没有备货,只好采用现买现卖的办法。有些珍稀旧书如“旧都文物略”买来复印出口,很受欢迎,也因此后来成立了“现代出版社”。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同十多个国家七十五个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营业额近二十万元。
成功合作出版长征画册是公司创业初期的亮丽一笔。1983年,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费思棻先生给我公司写信建议与澳大利亚出版商合作出一本画册。他说闻名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快到了,能否出一本纪念性图书,这个选题在西方时至今日仍然引人关注。我们在一起商谈了初步意向,同时,请示中宣部出版局,许力以同志表示赞成,很快获得国家出版局和文化部的批准。长征题材还涉及军队领导机关,这方面得到总政文化部的支持。为适应外国读者的口味,澳方要求长征画册由他们挑选照片和进行版面设计,文字请在香港的一位英国名记者撰稿,最后征求我方意见。大约花了一年时间,长征画册终于在香港顺利印刷出版,发行中、英、法、德、日、意、西班牙等7种文版,很受读者欢迎。为庆祝画册成功出版,澳方出资在北京饭店举办发行仪式和招待会,邀请杨尚昆、伍修权等很多部队高级将领参加,每人赠送一本画册。新华社和首都各大媒体做了报道,聂荣臻元帅以“让全世界人民了解长征”为题,在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文章,香港文汇报和其他外刊也都发表了新闻报道。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