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个人化的旅游类图书走红书市
来源 :深圳商报 刘悠扬
在旅游类图书市场,旅行散文近来销售趋热的势头明显,特别是在网上书店。记者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的旅游图书销售排行上看到,旅游散文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豆瓣读书上备受关注的旅游书也尽是此类,如《迟到的间隔年》一书有4282人参与评论,《理想的下午》上市仅半年就有3808人评论,还有刚刚上市两周就跻身当当网旅行书排行榜前十位的《背包十年》等等。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旅游指南在畅销榜单上所占的比例则比前两年有明显下滑,只有LP、DK、米其林等引进品牌市场较为活跃。三联书店LP事业部一位李姓编辑分析,旅游指南中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是最重要的,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也正是出版社很难做到的。此外,便捷免费的网络资讯更是直接影响到旅游指南的销售。个人游记在提供一些旅游信息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强调趣味性,从个人感受出发,往往容易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这些是旅游散文销售势头看涨的背景和原因。
散文比指南更吃香
“不是诉说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而是着力于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顷刻间容易烟消云散的念头和感觉”,这是当前受欢迎的旅游散文的共同特点,聚焦的不是标志性建筑,而是街道、图书馆、酒吧、旅店等各种擦身而过的人间小景,简单自然的照片,配上幽默轻松的文字,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从一栋建筑到交通工具再到另一栋建筑的紧张枯燥的生活,让很多人萌发停下来走出去的想法,无论是否真能做到,至少可以从这类图书中获得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策划人和编辑还会在一些篇目后附加当地的旅游信息和风土人情介绍,虽不像旅行指南那样面面俱到,但基本可以满足简单的信息需求。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内容,又活跃了版面,让读者感觉物超所值。
“旅游散文中,有两类产品表现抢眼。一类靠概念取胜,故事性强、极具特色;另一类则是知名作家的个人游记,靠作者的人气吸引眼球。”北京贝贝特公司旅游类图书负责人龚风光这样总结。前者如中信出版社的《迟到的间隔年》,首次提出“间隔年”的概念,即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一次跨国长途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认识自我。另一本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同样理念新颖,倡导“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后者如我国台湾知名作家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林达的西班牙、巴黎旅行笔记,日本当代代表性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的《窥视日本》(三联书店)等。
网络捧红草根写手
与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步,旅游文学草根写手也依赖网络平台迅速成长起来。天涯旅游等网络社区,以及一些热门游记博客已经成为发现个人游记稿源的主要场所,几乎所有的旅游图书策划人都会关注上面发表的热帖。
连续策划了畅销旅游书《普罗旺斯写真集》、《老爸老妈去旅行》和《迟到的间隔年》的陈垦告诉记者,他长期关注的个人游记发表网站多达十几个,湖南科技出版社旅游图书策划编辑、《大勇和小花的东非日记》策划人张辉甚至笑称自己现在上天涯已经有瘾了,有些策划人还与这些网站和论坛的编辑、版主建立起长期联系,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不过,业者都提醒,在网上选择书稿时一定要谨慎,不能单看点击量。有些点击量很高的文字,只适合网络阅读,缺乏个性、深度和文采,就不适合做成图书产品。
最近刚刚上市的新书《背包十年》就来自天涯社区一个超火爆热帖《背包十年,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今年3月27日,当小鹏在天涯社区开帖写自己十年间的旅行故事之后,很快得到了网友的持续关注和热捧,短短3个月时间内回复达到2137条之多。这条超热帖迅速引起了敏感的出版策划人注意,中信出版社在《迟到的间隔年》之后,再次抓住了这一目前网络上最火的旅游书题材。
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背包十年》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10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作者小鹏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不是旅行的“玩票者”,而是目前中国正在悄然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职业旅行家”。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小鹏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十年来,他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或许可以这样说,通过《背包十年》,读者读到的更多是一种新兴的生存方式。
超级畅销书仍未出现
对旅游散文而言,网络不仅是发展稿源的平台,还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张辉告诉记者,大勇和小花最初就是先在网络上发表游记,聚集了大量人气之后推出第一本纸质图书《大勇和小花的欧洲日记》,市场影响力很快打开,这与网络文学的热销具有相似之处。在个人游记出版较为成熟的我国台湾地区,个人游记网站或博客更是发达,甚至出现了读者直接付费阅读作者个人网站或博客的情况。
这类图书的销售,同样是网络书店好于地面店。对比最近3个月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旅游书排行榜,记者发现实体店旅游指南类产品占据榜单靠前位置且份额较大,而网络书店中则是个人游记类产品占据优势。这可能与这类图书的摆放和上架位置有关。记者在深圳书城、深圳购书中心等实体卖场看到,旅游指南和旅游散文的摆放是分开的,后者被归属于文学类,和文学图书放在一起,且位置远不如前者优越。这与网络书店中旅游指南和旅游散文同在旅游类图书频道不同,一定程度上分离了目标读者和产品,影响到图书的销售。
作为本就不大的旅游图书市场中的一部分,旅游散文难以和生活、文艺类图书比拟,也很少有畅销书出现,一般而言销量达到两三万就算不错。运作这类图书的出版社和公司相对分散,很多都处于“逮”着一本是一本的状态。对于其未来市场的预估,业者普遍认为总体仍旧会呈现不温不火的态势,整个板块仍然需要细致深入的耕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