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短命学科还是未来潜力股
多年前,交叉学科中的电子商务、对外汉语等专业曾是大热门,而现在已经很难恢复到以前那种夸张的报考比例。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房改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了房地产经济专业,而现在经过合并和拆分,已经在二级学科中取消,成为产业经济的一个分支方向。同样,会展专业也是几起几落,但大部分重点大学都没有大规模地招收该专业的学生。交叉学科的生命力需要时间来考验,也同样在考量出版社的远见和眼光。面对这种情况,交叉学科的教材如何开发呢?魏江江认为,在组织教材编写之前,学科定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刘俊来对此也表示赞同,但他觉得判断的过程非常复杂,因素很多,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是最根本的。而出版社在现有资源能够利用的基础上以较低的成本切入是普遍采取的路径。刘俊来表示,“也取决于出版社的策略,有的先看再干,有的先干起来再研究,都有成功的。”
另外一个现状是,由于很多交叉学科是新专业,没有规范或规范不完善,基本上各高校各自为政,差异较大,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协调。王保家觉得,教材出版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使用对象不好界定,这样一来给教材的结构、内容安排带来很大困难。机工社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要求策划编辑加强调研,扩大调研范围,获取真实的数据;另一方面组织专家、教师研讨、交流此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为教材开发提供咨询,把好关口。与机工社的操作类似的是化工社。他们认为,鉴于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均处于起步阶段,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该社的做法是组织同类学校,经过研讨,开发具有共性的教材。
开发模式大变革
不少出版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教材的作者资源非常少,优秀的作者资源则更少。同时,各高校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的开设往往与该校的特长相结合,内容选取差异大,给教材内容设计带来很大挑战。王保家提到,此类教材的受众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校学生,还要面向科技人员,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要同时采用教材和店面书的营销方法。但由于此类教材国外有许多好的和现成的资源,社里对此类教材的引进也抱持积极态度,目前该社此类教材的引进版占此类教材总品种的三分之一左右。
刘俊来观察到一个现象:有些高等院校的本科目录与研究生目录并不能完全对应。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都开设了新闻法规方向的硕士专业,不过前者是新闻学的范畴,后者是法学理论的分支。名称类似,但是一级学科大类完全不同。“但这也跟学科发展的走向一致:尖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普及。”因次,科学社的交叉学科教材开发走的是从学术著作到研究生教材再过渡到本科教材的路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经管编辑部主任孙晓梅认为,交叉学科教材的开发不论是内容的取舍还是表述方式的选择,都对编辑的洞察力、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社创造条件,使不少编辑完成了求学深造,在学历、职称,特别是职业胜任能力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强调多部门协同配合,使信息更通畅。
据记者调查,很多高校出版社、专业社虽是教材出版大户,但对交叉学科教材的出版还未足够重视,像机工社这样连续3年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活动的社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选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提高,此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是对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上的一项调整,其中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正是适应我国产业升级而进行的战略性安排,将极大地促进此类专业的发展,必将会对教材产生新的、更大的需求,也会给出版界带来新的机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