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地产商本是中国影院建设的主力,靠引入影院带动其他商业项目经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恰在此时,一线城市的大书城日趋饱和,新建速度趋缓,二三线城市的大书城新建重建项目渐兴。此时的新华书店对于影院来说,不是作为书店而存在,而是作为文化地产商存在。新建的大书城需要引入与图书相关的文化项目,而电影院与书店同属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渊源,目标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并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二者因此一拍即合。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由于建设电影院必须达到层高6米以上,而书店的层高一般在3米左右。这就意味着,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书店基本上已丧失了引入影院的机会,处于建设过程中的新建和重建书城则可预先将影院计划纳入建设项目中。因此,二三线城市大书城引入影院的机会更大。
尽管二线城市的影院数量存在很大缺口,但对于书店来说,引入影院也不能太过盲目。就在越来越多投资将二三线城市影院作为下一座金矿之时,个别地方热建后的市场风险隐忧开始出现。例如在浙江富阳,人口一共才60多万,今年却连续开业两家投资千万元的影院,上座率不足、经营困难就在所难免。
书店究竟适不适合开影院?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如何经营管理?如何与主业经营互动?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和实践。(详见本期《中国图书营销周刊》01、02版)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