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重庆社 图采会主打本地特色
■本报记者 盛 娟
重庆出版社于7月13日举办了今年的首场图书馆采购会,吸引了来自重庆区、县、企业等二十多家图书馆进场选书,记载重庆历史的影像集和文献成为各家图书馆藏书名单的首选。该社每年都会举行此项活动,该活动已经成为重庆市图书馆与出版社信息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此次图书馆采购会由重庆出版集团主办,共推出3000多个品种的图书,涉及美术、科技、少儿、经管励志、家教、社科、文艺等七大类别的图书。其中,包括2009年《读点经典》合订本、今年5月底上市的《苏珊大妈美梦成真》以及去年年底出版至今已销售70余万册的《我们台湾这些年》等畅销图书。 采购会开始不到半小时,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就已经挑选出60多种图书。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少儿图书市场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托于各级新华书店的零售卖场和网上书店,团购渠道比较缺乏。此次采购会为专业图书馆提供了更简便的采购渠道,使采购更具有针对性。 此次采购会不仅图书数量丰富,而且因为减少了中介环节,图书价格也相对便宜。双桥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称:“我们以前也参加过招投标和现场采购会,不是图书的折扣偏低,就是图书的质量不够好,这次采购会的图书物美价廉,我们将着重选择畅销书和儿童类书籍。” 重钢图书馆馆长唐克洪也表示:“我们想收集更多的地方文献,书城和全国性的采购会只有零星的几种,所以这种由地方出版集团主办的采购活动,特别受我们青睐。”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副总经理陈浩称,以往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常常造成尴尬局面:图书采购员永远在谈论“缺藏”问题,出版社却在不断地问:“图书馆到底需要什么?”大型书店的采购会和代理商代购是图书馆书籍的两个主要来源。出版社直接面向图书馆销售的模式尚属少见,但优势明显。他说:“少了销售环节的差价,各大图书馆能用有限的经费买到更多的图书。一些出版年限较长的藏书也能买到。” 陈浩称,通过这类活动,可以搭建起“社馆沟通”的信息平台。出版社拓宽了渠道,开辟了市场;图书馆则可以购买到更多价格优惠、质量好的图书。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