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80后”领军人物郭敬明最近跑英国伦敦去了,他把在时尚之都拍的照片频繁发到微博上,意气风发,受到粉丝追捧。也该他意气风发!郭敬明是受世界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之一英国企鹅出版集团的邀请,率领他捧出来的文学新秀们造访伦敦,开展为期一周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我并非想为郭小四摇旗呐喊,只是佩服他能让英国最牛的出版商赞不绝口。媒体报道称,英国的同仁们很佩服这位个子娇小的“80后”作家有如此的凝聚力,盛赞他意识超前,可以把作家当成歌手打造,用时尚的态度经营文学。他们更对郭敬明的小说畅销度咋舌,专门请教他天文数字的销量秘诀和限量版制作的理念。
我的一些老文学朋友,他们也会出书,但几千本的销量已算喜人。倘要我翻翻,我都觉得实在费力,设计土气,纸张磨手,内容,唉,太“60后”!文学也该与时俱进啊!但他们对我赞许郭敬明等“80后”作品的运作模式颇为“看不惯”,屡屡惊叹“文学怎么能这样呢?”可他们没有看到,郭敬明从他办的第一届“文学之新”大赛开始至今,已创造出相关作品高达八千万码洋的销量,现在即将开始的第二届大赛中,“90后”参赛选手数量有了大幅增长,用文字创业更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尚与梦想。这一届的四强选手,将会去日本参观著名的出版机构。这个丰厚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品”,让我身边不少“70后”也执笔狂耕,重温起久远的文学梦,亲戚家的小孩更是养成了写连载小说的习惯。
这就是郭敬明《最小说》、文学大赛的意义——并非搅热书市,而是在于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多了阅读、连续性阅读、甚至立志成家的可能。
有报亭老板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细节,《最小说》这样的文学杂志,在进货时,通常都不在“文学类”,而列进了“时尚杂志”类。很奇怪是不是?可这有什么呢?不妨大胆一点,更加新锐一点,吸引年轻人翻开书、拿起笔,已是颇大的意义。毕竟,作为鼓动风潮的文学或许本应该和“时尚”是一体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