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大众阅读方式转移 数字出版成出版社竞争高地
核心提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电子书、 在线阅读、手机书等数字出版的全新载体正在兴起。数字出版发展之势已不可逆转,并迅速成为各传统出版社竞争的高地。
□本报记者 胡近东
7月 12日,由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联手山东都香网络有限公司打造的“少儿手机国学”系列漫画主角人物形象正式发布。
之前一周,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还分别与负责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的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和上海新华解放数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进入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领域建立渠道资源。
这是自 2009年6月 29 日泰山出版社整体改企转制一年来,在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业务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景明表示,这些举措标志着泰山出版在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征途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出的少儿手机国学系列以《 论语》 、 《 孟子》 、 《 孙子兵法》、 《 弟子规》 等五十多部国学经典为基础,实现图书阅读+手机视听+网络互动的出版模式,支持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彩信订阅,电子书订购等。与此同时,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山东长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多媒体《幼儿科学》项目也已经进入创作阶段。《 幼儿科学》 项目是基于电脑影视互动教学设备的多媒体出版,拟利用多媒体出版技术打造一套填补国内空白的幼儿科学启蒙教材。
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7年1 月成立的泰山出版社。在全国率先实践“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出版运行新机制,取得两个效益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净资产总额由建社之初的20万元注册资金快速增长到现在的 1.2亿元。2009年6 月,泰山出版社整体改企为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同年9 月,又与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长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泰山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继续做好传统纸质出版业务的同时,大力研发数字出版业务,以形成多媒体、多介质出版的产业结构。
据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景明介绍,一年多来持续投入近 1000余万元,并计划未来三年再投入 2000 万元,主要用于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与升级、产品研发及版权购置等,打造一个创新的产品开发制造平台和创新的产品销售模式,确立在数字出版核心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
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数字出版的全新载体正在兴起,且发展势头迅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2000年萌芽,至今已形成产值超过 800亿元的产业规模。
数字出版主导之势已不可逆转,在和数字出版的“对抗”中如何占据有利地位,是传统出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数字出版在近年来迅速成为各传统出版社竞争的高地。 据统计截止到 2009年底,国内共有 578家图书出版社,其中超过 90% 开展了电子图书业务,在这些数据背后有着让人担忧的现实,90% 的出版社所涉及的电子图书业务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总体上看,中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出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探索并进入真正的数字出版领域?如何创新适合出版社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这些成为传统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亟待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勇于探索,积极作为!”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在开展各项数字出版项目的基础上,泰山出版已经为其全面进军数字出版领域奠定了基础,并开始着手数字出版平台“泰山数字出版网”的开发建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