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曾经,他们都是教师;后来,他们涉入书业,多成书业大鳄。角色的转换,有机遇,也有巧合,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待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教师经历赋予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视角,更准确地捕捉到教育需求,使他们能立于书业市场不败之地。全国教辅出版界翘楚,大都是教师出身,因为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教而优则写,写而优则出版,将满足需要变成了市场行为,纵身投入商海。本报选取了几位教师出身的民营教辅书业公司高管,听他们娓娓道来教师情结、企业理念。
■商报实习记者 杨 琛/采访整理
华丽转身 本色不变
□ 张 泉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曾在三尺讲台之上奋斗11载。10年前他就尝试用《百家讲坛》的方式上语文课,没有一个学生打瞌睡,课堂上持续的欢笑声甚至影响到隔壁班级;他曾因苦于找不到适合学生使用的辅导材料,尝试编写了全校第一本语文辅导册,从此一发不可收。从1992年起,他一边教学一边编书,并将一份份征订目录发往全国,用8分钱的小邮票打开了全国大市场。1999年,他选择了策划发行教辅图书这项新事业。今天,他成为中国教辅书业的领军人物。
他,就是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
张泉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其祖父、父亲均是老师。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走上教育岗位,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工作几年后,他发现教学中用的辅导材料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于是就开始自己动手编写辅导书。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好的材料用。他把市面上能见到的各种教辅的优点汇集在一起,加入自己的教学心得,一本融众家之长的教辅材料就这样诞生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编的书只在本班和本校使用,后来,这些材料流到其他学校,需求量越来越大。张泉坦言,走到这一步,他自己也没料到,如果说最初是主动编书的话,那后来就是形势催人了。随着各地需求量越来越大,仅语文一门课,他就陆续开发出了复习教材、适应性训练、模拟考试、同义词辨析等七八个类别。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和眼光可以扩展到其他科目,于是,在语文之外,他又联系其他老师开发了数学、英语、政治等一系列高中教辅,反响不错。
在他的身上,仍然保留着教师这个群体的优良作风,就像他所倡导的:“君子求义,利在其中”。“你做的事是正义的、符合道义的,自然会带来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会更加长远。我们是在图利,但不是唯利是图。”通过10余年的努力,他所打造的世纪金榜已经成了教辅图书的金字品牌。虽然离开了教师工作,但张泉的心始终没有离开教育。过去,纵使再努力,一个人也只能面对上百名学生;如今,一本书却可能影响到千万学子。角色的转变,能让受益的人群成几何倍增长,这是张泉最大的欣慰。
张泉说:“很多人都说,当过兵永远不后悔。但我觉得当过老师也同样不会后悔,因为这个职业会塑造人们优良的品格,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也许有朝一日,做企业到了一定阶段,我还会再回去过一把老师瘾。”
难忘教师情结
□ 韩清海(山东瀚海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清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其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城高中,农村学生不少。在那个年代,考大学成了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农村学生尤其如此。不管有多少人对教辅垢病指责,毋庸讳言,精品教辅对学生的应考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犹如神助,尤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那时精品教辅很少,为了学生,韩清海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编题,所带学生高考成绩非常理想,他被评为滨州地区骨干教师,编写的试卷也渐渐传播到外校、外地,于是走上了专业从事教辅的编发之路。近20年将《导与练》做成了一个响亮的教辅品牌。
韩清海的血管里仍然奔涌着教师的血液,多年来一直秉承“服务教育,奉献社会”的理念。
首先,是难忘的教师情结。他把教辅行业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对师生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为自己的产品能获得其好评而高兴,也为自己产品中的瑕疵而难过。
第二,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影响着他。他不但抓产品质量,对企业管理也毫不放松,要求精细化、职业化。
第三,教师生涯也培养了他争强好胜的顽强性格。那个年代,毕业班的成绩在全区和本校是要排名次的。在那个氛围里,人们你争我赶,不甘落后。这个环境培养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当他进入书业时,尚属无名之辈,经历了新课标的推广、产品的本土化、低折书的价格冲击、地方统订政策的围追堵截等关口,他一路闯关走了过来,企业日益壮大。
第四,教师生涯也造就了他诚实守信的习惯。教师要为人师表,从事教辅行业后,他一直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守信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他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恍如昨日,教师生涯给他的太多太多。命中注定,他已心系教育,不离不弃了。
教书爱书出书
□ 金 浩(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金浩从一个孩子王坎坎坷坷转型到图书领域闯荡并成为民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这一切,皆源于“书”。
他酷爱书,现代都市人奔忙于职场,无暇理性地思考生命的真谛。读书能使人停下来,享受一种深度的安静,调养疲惫的心灵。
上世纪80年代,他在
海松江乡校任教时曾当选为优秀教师,后来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那年月为使自己储存足够的能源,他经常到书店淘书,但经常为买不到渴求的图书而感到无奈。同样,所带教的学生也经常向他讲述因买不到喜欢的图书的苦恼。
这些尴尬的经历,促成了他心里的一个大胆设想,能否开设一家书店,既满足读者的需求,又不使好书旁落。于是,他把设想付诸行动,毅然辞去了公职,开设了第一家“钟书书店”。之所以取名“钟书”,一则是有“钟爱图书”之意,二则“钟书”亦是他女儿的名字,他下决心要像爱女儿一样爱书店,每天用汗水去浇灌她们,用生命去呵护她们,让她们一起茁壮成长。
书店一开张,他就提出了“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理念,在书店的醒目处设了一个本子,读者只要把想要的书目写上,书店就会为他去找寻。有时为了寻找一本读者想要的书,往往得跑无数个市场,辛苦不算,甚至还赔本,但是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赚到了口碑和信誉。后来这种理念渗透到了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就这样,“钟书”成了读者心中喜爱的品牌。
同样,钟书教辅书的成功推出也源于其老师生涯。当时乡校的师资相当薄弱,他希望有一种“老师可以用它讲解,学生可以用它自学,家长可以用它辅导”的教辅书,正是在这种动机下,上海钟书开始策划“钟书金牌”教辅书。为了不愧“金牌”的名字,公司组织力量深入到各类学校调研;不惜成本,聘请国内、市内著名的重点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为学生量身定编。第一批《上海作业》、《金试卷》一上市就广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后来又根据市场推出了《课课练》等一系列教辅新书,同样受到热捧。现在“钟书金牌”已经发展到12个系列1000余品种。除了上海版,还有全国版的教辅。2009年销售超过1亿元。2008年,他们开始筹划编写作文书,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帮助,以彻底改变社会反响很大的学生“作文难”现象,开发了“钟书金牌”的姐妹书“作文榜样”系列。现在已经形成《作文榜样》、《金牌范文》、《同步作文》、《素材锦囊》、《名师教你写作文》等20多个系列130多个品种,陆续在上海各家书店及全国50多个网点上市。2009年发行量达100多万册,销售收入达1900多万元。
“专”行天下
□ 严 军(江苏春雨文化教育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个词叫“术业有专攻”,用在严军身上真是最合适不过。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到师范院校担任中文教师,再到成为省级社科院文学研究人员,后又以作文图书起家进军书业,严军的三个角色变换始终围绕“文学”展开。
谈到在书业取得的成功,严军说得益于两方面:他的教师经历和年轻时候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严军从骨子里对文学有着深沉的热爱。1982年,少年严军踏上了创作之路,先后在省级以上的文学期刊发表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各种各样的文体和内容他都热衷尝试。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系毕业后,他执教于淮阴师范学校(现淮阴师范学院)文学专业,一教就是4年。教师生活塑造了他严谨的治学风格,深化了他的文学造诣。被调配到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后,严军开始重点研究中国20世纪诗歌,并有所斩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