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采访人:方 菲 ■受访人:孙月沐(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
□据有关消息,今年世界阅读日,中央电视台将举办以阅读为主题的大型晚会,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国图书商报是这台节目唯一特约媒体支持单位。中国图书商报和中央电视台的这种合作是怎样形成的? ■这种合作应该说是双赢合作。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影响力之大之广,毋庸置疑。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中国出版业的权威行业媒体,素以提升产业、促进阅读为己任,在出版业内有着相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由本报来做这场大型特别节目的特约媒体支持单位,应当说恰如其分,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和覆盖面最大的权威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合作。我们两家曾有过十分愉快的合作。今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与中国图书商报社联手盘点’09书业,共同举办“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商报以4个版的篇幅对论坛进行全面报道,是一个成功的合作范例。我们希望并相信这次又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中国图书商报在行业内向来以出版业产业深度报道乃至研究影响著称,为什么对推动全民阅读如此倾心? ■如上所述,这是中国图书商报的功能定位决定的。一是推进产业,报道书业,二是提升阅读,即推动全民阅读。换言之,出版产业的发展繁荣,必须在顺利推进全民族的文化阅读中才能够最大化实现。所以中国图书商报将“惟优惟新、利业利世”定为本报核心价值理念。“利业”和“利世”互为前提。长期以来,本报就以出版业的产业报道和文化阅读的推广作为双轮驱动的目标。 □近几年中国图书商报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频频出手,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否是商报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 ■正是这样。这几年,我们有意识地提倡由B to B的产业性媒体向B to B+C的方向延展转变,而这“C”的内容之一便是向全社会推广阅读。为此,本报不仅同央视子午书简、中国出版科研所举办“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还举办了“少儿阅读推广论坛”等(相关链接见本期P02版)。这些成果,都及时在本报《中国阅读周刊》上发表。而《中国阅读周刊》这些年做了大量推广阅读的工作,在出版界、文化界、知识界亦有相当影响,这个周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当前阅读文化现象,研究探讨阅读文化的发展趋势,剖析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案例;同时,用大量篇幅推荐和评价各细分领域的出版产品,对大众健康阅读倾向给予引导和影响。 第二是同上海东方出版交易中心联袂打造的《商报·东方数据》专版,现在已经出到第三年。其“中国出版物流通监测系统”,汇集了2004年以来的全国图书零售信息,监测覆盖26个省区市1000多家门店的零售信息,拥有100多万条书目和几亿条图书流通数据。《商报·东方数据》依据如此强大的信息系统,及时向全国出版业和广大读者发布真实准确的市场数据,包括月度零售市场概观,图书指数分析,零售结构分析以及月度总榜、飙升榜、分类图书榜的数据和分析。这些不仅为出版单位选题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读者选书提供第一手资信,对促进、引导阅读起到导引作用。 第三是商报在致力于办好报纸的同时,努力在阅读推广上向多媒体拓展。一是筹建读书女孩网站,注册了读书女孩商标,启动了读书女孩选秀活动;二是结合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书业报道,与有关出版单位合作,先后编辑出版了《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阅读心灵史》、《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阅读心灵史》及《30年中国畅销书史》。这些出版物已经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推动大众阅读起到了应有作用。 □您对这次央视特别节目有着怎样的期许? ■中宣部等多部委联合发文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有四五个年头,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大城市为推动全民阅读也都创造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去年世界阅读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读者一起畅谈读书意义。“全民阅读”这个概念,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由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阅读载体的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等原因,提升国民阅读率问题始终是一个问题。因此,在今年世界阅读日到来之际,由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指导,中央电视台、国家图书馆等举办大型特别节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毫无疑问,通过电视这一强势媒体,电视晚会这种娱乐化载体去做阅读推广工作,会更加有力、有效地作用于社会、大众和家庭,会更加有力、有效地提升国民阅读的认知度,从而有力、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这,也是《中国图书商报》十分乐意作为唯一媒体支持单位并为此编辑出版这一专刊、特刊的原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