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注释
①双瞳四目,见于古籍记载的有3人,一是黄帝,二是仓颉,三是项羽。
参考文献
[1]王蕴智. 远古符号综类摹萃[J]. 中原文物,2003,6:11.
[2]西安半坡[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图103.
[3]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 考古学报,1972,1:1.
[4]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118.
[5]于省吾. 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73,2:32.
[6]唐兰. 中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C]//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香港大公报,1978:23—58.
[7]唐兰. 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考察[J]. 文物,1975,7:72—73.
[8]朱歧祥. 甲骨文研究——中国古文字与文化论稿[M]. 台北:里仁书局,1998:26.
[9]李学勤. 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J]. 苏州大学学报:吴学研究专辑,1992.
[10]陈文敏. 汉字起源与原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9—33.
[11]王宏理. 丁公陶文之初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1994,9:111.
[12]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J]. 考古,1993,3.
[13]转引自卞仁. 关于“丁公陶文”的讨论[J]. 考古,1994,9.
[14]张敏.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J]. 东南文化,1998,1:51.
[15]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747.
[16]江学旺.《说文解字》形声字甲骨文源字考[J]. 古汉语研究,2000,2.
[17]许慎. 说文叙//段玉裁. 说文解字段注[M]. 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798.
[18]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4070
[19]王先谦. 荀子集解·解蔽篇//诸子集成2[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7.
[20]班固. 汉书·艺文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21]许慎. 说文叙//段玉裁. 说文解字段注[M]. 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802—803.
(本文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杂志社)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