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读《编辑出版家叶圣陶》感言
友人徐登明君的新著《编辑出版家叶圣陶》,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推出。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叶圣陶,人们已经研究过许多,这方面的专门论著也不少;然而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的叶圣陶,就研究得不太多了,更没有见过这方面的学术专著。徐君的书,正填补了这个空白。仅此一点,已足见这部书的学术价值。
“文章经国”、“经世致用”,这应该算是中国古来学术的一大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斯为可喜;然而编辑队伍急剧膨胀,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则又堪忧。选择一位堪为师表的编辑出版家来宣扬,这恐怕就是徐君的良苦用心吧:斯人已逝,我辈何堪?自当踵武先贤,蹈励鸿图,方无愧于“把关人”、“灵魂工程师”之称。我想,这便是徐君之书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为此,徐君用他的纸和笔建造起编辑出版史上的一座丰碑,即编辑出版家叶圣陶的纪念碑,以此作为对叶翁100周年诞辰的献礼。我感觉,这座由文字砌成的纪念碑颇有可观赏的地方。先是建筑材料的丰足,这就是史料的翔实。叶老一生从事编辑出版事业,有关史料可谓汗漫,其中有些已经散亡,或者仅存孤本。搜辑这些史料是一件浩繁的工作,可见徐君是怎样的认真。这为作者的立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其二是建筑取势的高挺,这就是理论分析概括的高度。作者不沾沾于史料的广收博集,而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的提炼。我知道,徐君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入乎史料之中,出乎史料之外,沉潜反复,精益求精,以史立论,以论带史,才有了目前这样深入明晰的论析。其三是建筑样式的别致,即体例的周全。古来著书,颇重体例。以史为线,厚重坚实,而易流于琐碎冗沓;以论为线,精深明快,而易流于空洞浮泛。徐君之书,合用二体,故能扬长避短,“横看成岭侧成峰”矣。
我常惊异于徐君的意志与精神,他原本是专攻编辑学、新闻学的,自然驾轻就熟;然而身处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公务繁忙,琐事缠身,却又遇事不肯马虎,务求周全,其间实在是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唯有夜深人静,妻儿熟睡之后,才能展书铺稿,捉笔凝神,暑则挥汗,寒则呵手,如此这般,竟能推出如许力作,还能时有文章见诸报端,而其题材远不止于新闻、编辑之类。于是,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
* 原载《文史杂志》1995年第3期、《编辑学报》1996年第2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