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其实,早在1992年,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卢玉忆就曾撰文指出,今后编辑学专业要重点发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生在学完四年其他专业的本科后再学一二年编辑专业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适应编辑工作多学科兼容的特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最受欢迎。目前大多数设在综合性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可利用这些院校的优势,招收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一步学习编辑出版专业课程,用这种途径培养第二学位的编辑人才。[20]笔者认为,不论是双学位教育还是嫁接式的研究生教育,其宗旨都在于通过借鉴、融合他学科的成果来提升编辑出版学的办学维度和价值,可谓殊途同归,值得今天的编辑出版学教育深思。
参考文献: [1][2][3][5]数据来源于刘拥军、李宏葵:《编辑出版学专业20年发展追溯》,《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2期。 [4]参见孙砺:《编辑学研究之回顾》,《编辑之友》,2001年第1期。 [6]事例材料来源于李国华:《打开天窗说“科班”》,http://www1gxppa1com1 [7][8][11]参见罗紫初:《构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http://www1gxppa1com1 [9]参见贺圣遂:《编辑与专业》,http://www1gxppa1com1 [10]任羽中:《编辑出版专业面临就业市场考验》,《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23日。 [12]参见章祖德:《专业优势在发行》,http://ww1gxppa1com1 [13]参见尹玉吉:《编辑学学科性质讨论述评》,光明网。 [14]参见何平:《编辑出版专业二十年周年随想》,《出版广角》,2005年第9期。 [15]聂振宁:《产业新变化人才新需求》,《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2日。 [16]《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李源在《高校编辑出版学教育:跋涉在革新路上》一文中提到:“招聘单位的目标一般有二:一是高端型人才。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看来,此类人才包括“懂经营之道的管理人才;熟悉法律和外文的版权贸易人才;了解读者熟悉市场的策划宣传人才;了解海外出版业现状能开发华文出版业的人才;熟悉我国传统文化,能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到海外的优秀人才”等,此类人才多为“复合型”人才,……。二是一般型人才,即与高校所设专业较为契合的编辑、发行等人才,也是目前一般高校预期培养的重点与向业界输送的对象。”笔者受此启发,在此且将编辑出版人才的能力培养分为一般型人才和高级人才两类。 [17]参见胡磊:《培养出版人才四议》 [18]参见张如法:《关于编辑学教育的思考》。 [19]宋木文:《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历程和加强建设的意见》,《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11期。 [20]参见卢玉忆:《重视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求是》,1992年第17期。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