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新闻背景
2008年12月30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政府批准,黑龙江省出版总社成功整体转企改制为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黑龙江出版集团成为我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以新闻出版为主业、兼营多种新型媒体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国有出版产业集团。
2009年5月18日,黑龙江出版集团将正式挂牌运营。近日,记者就集团转企改制、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对黑龙江出版集团负责人李久军进行了深入采访。
重塑市场主体解放出版生产力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整合与大变革,随之而来的则是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李久军说,这次转企改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使黑龙江出版业重新催生动力与活力,萌生新的生命力,重新焕发生机,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引领黑龙江出版业的发展。据了解,改制后的黑龙江出版集团公司,将成为拥有96家成员单位,其中7家出版社、6家杂志社、75家新华书店、3家印刷制版企业的大型国有出版集团。从形式上看,组织集中了,经营集中了,管理集中了,但,这都不是集团改革的核心目的。
事业单位改革,会面对很大的阻力和压力,那么,黑龙江省出版总社何以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改革任务呢?改革的初期效果又怎样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出版总社的转企改制工作,成立了由省长栗战书为组长,省领导杜家毫、衣俊卿、程幼东为副组长,省委宣传部、财政厅、新闻出版局等20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转企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委宣传部指挥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支持配合、出版总社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栗战书、杜家毫、衣俊卿、程幼东等先后10次签批意见,在难点、重点问题上拍板支持改革,有力地加快了改革进程。2008年6月,衣俊卿主持领导小组会议,向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部署了50多项工作任务。李久军说,前有榜样与模范,后有领导重视与推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难的改革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伊始,黑龙江出版集团在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去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年增长2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45%。民俗文化、边疆史地研究、幼儿认知、美术技法、历史人物传记、农业科普、中韩双语辞书等多个出版领域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各出版社在全国零售市场中的占有率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4种图书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创办仅4年的《格言》杂志,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大关。对此,李久军说,未来的路很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面对的挑战还很大,我们始终充满信心。
加快战略重组提升市场竞争力
李久军说,在这场改革中,黑龙江出版集团着力开创一个新格局。围绕这一目标,侧重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首先,将对15家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子报、子刊,全部实施“事转企”改革,单位性质由事业转变为企业,注册为公司制体制。转企后的出版单位既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更要积极面向市场,按照企业方式进行运作,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和运营调控作用。转制后,黑龙江出版集团体制改革的重点将转移到各权属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来。在做好战略投资者引入和股权优化配置等工作的前提下,集团公司将适时组建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实现出版体制的二次创新。
其次,加快调整集团组织结构。近期将相继组建3家子集团,谋求原有市场地位的巩固与提高。具体包括:组建出版物资与印刷子集团,打造我省义务教育教材教辅生产基地,确立全省印刷复制行业龙头企业地位;组建覆盖全省的出版物发行子集团,优化省、市、县三级新华书店产业链条,完善图书、音像连锁经营网络,力争把哈尔滨建成东北亚地区出版物会展销售中心;组建报刊传媒子集团,以省报刊出版中心、《格言》杂志等优质资源为依托,整合内外部报刊资源,努力形成书报刊并重的经营特色;组建网络出版中心,开展数字出版和电子商务,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
第三,继续深化集团内部改革。对集团原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实现集团各级领导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力推一批出版名家,力推一批经管俊才,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朝气蓬勃的出版人才队伍。加快集团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步伐,形成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版权贸易合作,努力将“天鹅书市”打造成知名的文化品牌。
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出版创造力
李久军说,面对纷繁变化的出版形势,转企改制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第一步。如何走好下面的步子,对于一个集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黑龙江出版集团在做好体制上松绑的同时,更注重机制上的跟进。围绕机制转换,将优先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创新集团组织体系。加快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实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成立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集团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运营机制。完善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的母子公司体制,“事转企”单位抓紧注册为集团全资子公司,原有企业重组改制为集团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集团化和集约化将成为未来集团公司组织体系规划的原则遵循和基本要求。二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出版主业。以出版业务为龙头,将集团资源向出版业务集聚,印刷、发行初期立足于为出版业务做支撑性服务,促进出版业务快速成长,打造编印发三位一体的主体业务构架。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和数码印刷,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资本运营,充分挖掘集团土地、版权资源,适时进入相关相近行业,实现辅业反哺主业。在发展战略上,以形成差异化比较优势为着眼点和突破口,通过组织结构重建、流程再造、机制转换、资源调配以及资本运营等具体创新性工作,构建教材出版、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商业连锁、印刷复制、多种经营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十大产品线,尽快在二级或三级书刊细分市场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三是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实现跨媒体经营。按照建立资源规模比较优势的目标,大力推进政策划拨和市场并购工作,加快整合省内现有出版、发行资源。以“格言”为核心品牌整合省内报刊资源,形成名刊带动、集约运营的报刊经营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省、全国文化资源整合。在格言杂志北京编辑部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出版创意中心,打造集团在北京的业务发展平台和对外交流窗口。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机遇,推进出版产业集中区建设。探索进入新闻、影视、演出市场,拟并购地方时政类报纸,投资拍摄以凸显地域特色为题材的影视剧,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质性合资合作,将出版集团打造为跨媒体发展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四是推动制度体系重建,提升内部凝聚力。按照企业化标准转换内部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企业化的薪酬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好离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安置以及在职人员分流、竞聘工作。按照科学管理和集团化、集约化原则,对各项业务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构,创新管理方式,再造业务流程。在“三个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树立并弘扬“双创文化”,加强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集团企业文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