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专题]『书业观察』 >> 正文
 
追求财富价值国内经管图书"赢"在何处
[ 来源:潇湘晨报    阅读:1986    时间:2005/7/3    编辑:admin

 

 

继去年底打击伪书的出版界风暴过后,中国经管图书市场的虚火着实冷静了片刻。但到今年5、6月份,韦尔奇的《赢》、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及各类“中国特色”的管理著作都重新摆上我们阅读的餐桌。5月份刚出版的《赢》,出版社首印的20万册便全部发出,并同时登上《新京报》经营类畅销书排行榜第2名,总榜第5名,而做到这一切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在这“爆棚”的阅读盛宴背后,真的有那么多渴望“赢”和“效益”的中国呼声吗?
    
      从进口到本土化
    
      中国智慧披挂上阵
    
      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其实它非常讲究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融合,这是渐渐才有更多国人了解的事实。
    
      财经管理类书籍在中国书界的行销有十年左右了,基本上和“畅销书”概念在中国的诞生保持同步。发轫之作应该是1996年北大出版社的《未来之路》,当时互联网经济的初热和比尔·盖茨金光闪闪的“财富之路”正同时让中国人为之眩晕。
    
      21世纪伊始,经管书籍在中国的行销走势一路攀升。尤其是引进版本的管理书籍身披鲜亮耀眼的封面装帧和国际赞誉,不断涌现在书店最显眼的黄金位置。这些引进版管理图书为中国人带来许多新鲜热辣的管理理念,如《穷爸爸富爸爸》系列、《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等,把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商业奇才鲜活地带到了我们面前。如有“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美誉的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如让中国人激动地在2001年与全球同步分享的“CEO圣经”《杰克·韦尔奇自传》;又如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里,我们终于认识了成功把IBM从1993年亏损中拯救出来的CEO郭士纳,并倾听他的“驯象”秘诀。
    
      在2003年,一本将传统三国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融于一炉的《水煮三国》出现,历史性地扭转了中国本土管理著作不畅销的历史。2004年作者成君忆又趁热打铁推出了讲述中国式人才管理和团队理念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成就了一个麻辣鲜活的本土管理书籍金字招牌。同一年,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让中国开始无处不受“细节”概念影响,而《走出华为》、《德隆内幕》等以民族企业为分析研究案例的著作出现,也让本土管理模式和理念开始得到出版界的重视。
    
      新鲜诱人、转载率高的管理概念不再是西方管理经典的专利,这一特点到今年更加突出。在今年已经上架的管理书籍中,不但有韦尔奇著的《赢》和德鲁克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样高端引进版本,也有相当可观的一系列“中国模式”的管理宝典。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信息,占据今年5月份全国经管图书销售排行前6名的全部是中国本土著作。除去年持续热销的《水煮三国》、《细节决定成败》之外,余世维的《赢在执行》、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张建华的《向解放军学习》、台湾的顶级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等都榜上有名。
    
      在媒体工作的孙小姐接受采访时正在弘道书店翻阅管理类图书,她指着手里一本来自曾仕强教授的《大易管理》说:“这本书里还有八卦、五行的图表,不太看得懂。但曾仕强写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行为》我看过。西方管理学比较制度化、标准化,动不动就讲‘服从’、‘执行力’,我很欣赏曾教授能把中国人特有的人情理念融入到管理中去,很有智慧。”
    
      机械工业出版社市场部副主任王燕还关注到,在今天的管理类图书市场上,不仅引进版本被本土著作抢占了大片空间,连输出图书也是如此。她告诉记者,不久前机械工业出版社接待了一批来自日韩的书商,他们对介绍中国徽商、晋商、浙商管理经营理念的书很感兴趣,同样很关心我国成功的国有大企业的管理之道。
    
      浙江大学企业管理系的人力资源专业博士欧阳浙江表示,诸如将《易经》等中国传统智慧宝典与现代管理理念结合,是相当有价值的事情。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其实它非常讲究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融合,这是渐渐才有更多国人了解的事实。
    
      从高端到大众化
    
      每个人都是商业人
    
      中国已经变成了管理书籍“传教”的海洋,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管理”这门学问的学生。
    
      有人笑称,在中国,只要是仍在谋求生存发展的人,只要是看书的人,还有谁会没看过经管类的书呢?这句话跟“只要是女孩子都看过时尚杂志”的可信度相当,十之八九。
    
      近10年中,汤姆·彼得斯、杰克·韦尔奇、彼得·德鲁克……这些洋大师的名字渐渐成为商业圈骄子们的口头禅,而“奶酪”、“富爸爸”、“狼”等热辣概念也已在大众的脑海中盘旋不散。从书店最醒目的货架到畅销书排行榜的顶端,从大学生的床头、新职员培训师的讲稿,到机场、酒店、时尚西餐厅的阅览架,管理经典无处不在。中国已经变成了管理书籍“传教”的海洋,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管理”这门学问的学生。
    
      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郭亚军对管理类图书近10年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2001、2002年是国内管理类图书高端引进版的高潮。而到今天,管理书籍早已消失了专业门槛,成为大众阅读的热门。
    
      比如在今年出版的新书里,相比四年前被称为“全球CEO圣经”的韦尔奇自传,今年推出的《赢》则被注明不仅对“高层领导、项目经理、MBA”们有用,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生产线上的工人”同样有益。
    
      引进图书不再强调高端,而是更细化务实了。比如《名声大噪:商务名称的起名艺术》、让普通经营者好奇的《零售店如何盈利》、以简洁取信读者的《一页纸的商业计划》等,为广大中国读者提供了更实际的借鉴意义。而本土管理作品更是因为和本土实际国情贴近,试图触摸民族产业命运,获得了更普遍的关注。
    
      管理类图书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理论类、传记类,更向励志类、心理咨助类、纪实调查类、案例分析类、细化务实类,甚至往“麻辣”“戏说”这样幽默另类的方向发展。至今仍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水煮三国》等,读者除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外,包括大学生、高中生,作者成君忆在图书签售的时候,甚至遇见了对它感兴趣的小学生。
    
      中信出版社的企划王菁最近和朋友们聊天谈到管理书的热销,大家一致同意:在市场化不断完善的今天,不论哪行哪业,最后的发展都要落到管理和销售这两点上来。因为我们社会的主流人群都在考虑怎么赚钱,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经济地位。
    
      面对各种各样的管理书提出各种各样的主题关键词,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王燕觉得如果要给出这些书籍一个共同的主题,她毫不犹豫会选择“效益”这个词。“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她解释道。
    
      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郭亚军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上个世纪末一段时间内,国内管理类图书也历经了一个“本土低端”的时期,诸如《如何炒股》、《管人36计》、《A管理模式》之类技术含量不高的管理书籍随处可见。他认为,从管理类图书的“本土低端”时期到2001、2002年以《杰克·韦尔奇自传》为代表的引进版高端市场的回归,再到现在的本土化和大众化,这实际反映的正是我们国家这10多年来的商业化进程。大家从极度渴望财富和成功,甚至带点投机性质,到带着“补课情结”的狂热借鉴国外高端理念和案例,再到今天更加理性地学习实践西方经验和更重视本土国情,这也正是中国管理学成长的过程。
    
      郭亚军为此打了一个幽默的比方:“今天经管类图书的情况,就像当年手机是奢侈品,而现在在许多人眼里成了日常用品一样。随着中国商业化的不断推进,将来每个人都是商业人士了。”
    
      中国人仍然怀着火热的心来追求财富和成功,但究竟管理类图书能为中国人、中国企业带来多大的实际影响力和价值呢?郭亚军表示,这一点研究所倒还并未有现成数据,不过他肯定的是,这个价值并不在于管理著作本身的价值,而是阅读者能够在实践中使用到的价值到底有多少。


  • 上一篇文章: 村上春树:美国人眼中的日本现代文坛叛逆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图书奖”获奖书被指为学术垃圾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