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日与夜:这条街,我真的走了上百遍?
戚宛珺:第一篇来自我今年的主题,“发现城市的角落,捕捉日常的奇迹”,让我们一起创造“日常里的非日常”,换掉“上班放学”的心情。重新看看我们走过的街道、生活的小区,从熟悉中体会陌生,就能从亲切中发现新奇。
☞ 京都不可错过的八座寺庙
戚宛珺:第二篇是我公号另一个比较多的内容,关于旅行游记。这篇曾被《城市画报》公号刊载,记录了我在日本关西逛寺庙的一些所行所感、所见所闻。
☞ 还在念高中的我啊,我想对你说
戚宛珺:第三篇是我今年上半年给中学生作文大赛培训班同学们的讲稿,文中谈及我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一些感悟。认识很粗浅,却是真诚的个人经验与反思,如果我自己还在念高中,会很希望有人这么告诉我。
关于这个公众号,戚宛珺想说:
公号是2013年底开始做的,最开始只是不定期更新游记、读书和观影笔记等。在出版社工作以后写东西没有以前勤快了,所以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是给自己一个鞭策。因为是记录个人生活,所以也是我独立在更新。截至目前粉丝很少,跟我的微信好友几乎持平,我很感谢他们平日的支持鼓励以及不离不弃。
公号更新四年了。我还会继续写,因为它可以治愈我的焦虑。这不是个有用的公号,但我的困惑与焦虑,我的开心与释然,以上这些如果曾让你感同身受,给你带来了疗愈慰藉、找到同类的欣慰和生活不同的发现,那我就很高兴了。
今年下半年,我开始做主题摄影,每次我都会把拍摄的故事写成推文。8月,我和认识了十14年的好友坐渡轮过江,她第一次和我谈起小时候的事。原来她祖父母在铁道系统工作,小时候曾在南京老浦口居住,港务大厦、中山八号、旧职工宿舍……这些携带朋友记忆碎片的地方她如数家珍。我朋友是个上升狮子座,我一直觉得她是目标明确,一路向前的女孩子,通过这次拍摄,我看到了她怀旧、温柔的一面。这让我感到意外新奇,同时也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我在公号里也记录了她的怀旧之旅以及她的思绪和故事。有媒体的前辈老师给我定了个小目标:“做摄影师里最认真记录的,做写作人里拍照最好看的。”不过,我觉得这目标挺艰巨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