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何戴翰就是出版业典型的斜杠青年之一,除了担任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市场部策划经理之外,他还运营自媒体公众号,从事自由摄影,是大学女篮主教练、媒体专栏时事评论作者;他甚至还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从事过法语笔译翻译、视频短片统筹和执行导演等工作…… 还有在少儿出版领域小有名气的多面手“沙沙姐姐”——明天出版社发行中心副总经理沙慧蕊,毕业于法学专业却热衷于文学创作和图书编辑的出版新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明星编辑孙玉虎,豆瓣红人、出版圈的知名营销编辑——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编辑魔云兽等等,都是出版行业知名的“斜杠青年”。还有众多编而优则写的编辑/作家,以及从营销发行衍生成为阅读推广人“故事姐姐”“故事哥哥”们。 他们年轻、思维活跃,本职工作成绩优异,对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作为熟悉互联网的年青一代,能接触更为丰富的外部世界,“铁饭碗”的思维被逐渐打破;而自己对于生活质量的期许较前辈而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更追求活出自我,而非循规蹈矩。而置身出版这个文化行业,天然具有能接触到多元文化的便利条件;同时,一个合格甚至出色的出版人所需要具备的多面手特质,也倒逼着他们不断去丰富自我,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斜杠红利:反哺本职工作能力 有人认为: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看上去这似乎和当下流行的“斜杠”趋势是相悖的,但这些出版业的“斜杠青年”们并不这么认为。 一方面,真正的斜杠青年并不是简单的“兴趣广泛”,他们在每一个斜杠身份或岗位上积累并深耕,努力做到专业和优秀。另一方面,“斜杠身份都是互通的,组成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并不妨碍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甚至多重的工作。”这是诸位斜杠青年对自己众多身份性质和关系的共同认识。 小学时候随便画个版式就能被选为黑板报主编,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都当过校刊和校报的主编,孙玉虎好像天生就是块当编辑的料,他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当编辑”的说法十分不赞同。“很多人问我写作会不会影响我的本职工作,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绝对不会。”孙玉虎笃定地说。作家、评论家身份会让作者更信任他,他创作的书品质极佳,有些作家会为此特意请他担任责任编辑,支教的经验让他善于调动受众情绪…… 魔云兽的斜杠身份基本都是从他的本职工作衍生出来的。比如在图书营销过程中,他发现学习一些剪辑软件就可以自己做视频;经营豆瓣账号,和各种有才华的人打交道,学到了很多营销技能和生活理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