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聚焦“一带一路”热点,畅谈国际出版合作
8月22日上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标志性会议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今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直指行业热点,以“‘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出版合作”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出版行业领袖、专家、学者聚焦热点话题,畅谈国际出版合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蔡达峰,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发表主题演讲。
崔玉英在致辞中表示,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古老的丝路精神经过现代阐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针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出版合作,助理“一带一路”建设,她提出了3点期望: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加快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发展; 立足互利互赢,扩大务实合作。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致辞
蔡达峰在发言中对国际出版合作提出了3点建议:其一,要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出版界的交流合作,应组织实施出版交流合作的重点工程项目,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合作交流,形成出版资源互联互通,渠道共享共用,内容共同开发,产业共同发展的出版合作新局面;其二,要丰富“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内容,提升出版合作品质,在“一带一路”开放格局下,中国出版应充分发挥出版品牌和内容创新优势,精心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需求,推出符合“一带一路”国家需求的优秀作品;其三,要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平台,继续支持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并支持中国出版企业在重要国际书展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
吴尚之则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出版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版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版权贸易日趋活跃,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版权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幅20%,占中国版权贸易总量比例增长到15%(2016年),据初步统计,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版权贸易总量达到5000种,比2014增加230种,版权贸易内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版权贸易区域语种结构不断优化,在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保持版权贸易密切往来的基础上,与阿拉伯、中东欧等地区国家的版权贸易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此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间互译项目进展顺利;国际书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合作出版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联合开发选题、合作出版图书逐渐成为新趋势,成为继版权贸易之后推动国际出版交流的主渠道;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出版机构的合作更加深入。
同时,他也对“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建立合作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合作顶层设计,注重沟通协调,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其中加强政府和行业间的合作是关键;第二,要提升合作内容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的出发点要立足于促进沿线各国认为相同,带动民心相通,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着重推出一批深入阐释、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精品图书,同时要积极克服语言翻译方面的困难,培育翻译专业人才;第三,要拓展合作渠道平台;第四,要推动合作项目对接;第五,要创新合作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实现出版内容资源的多层呈现,多元传播,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新兴出版业态。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学者王义桅权威解读“一带一路”政策,从出版角度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为出版业提供智力支持;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期刊出版全球总裁伊恩·班纳曼等嘉宾结合自身经验围绕议题分享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对合作前景进行了分析。
出版物是“一带一路”合作中促进相遇相知、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丝路国家的最新出版热点有什么?如何抓住热点开展合作?成功经验案例又有哪些?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执行董事(国际出版商协会前主席)理查德·察金、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印度尼西亚图书委员会主席劳拉·普林斯陆等结合各自出版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亚马逊中国数字内容总监王飞等嘉宾也发表精彩演讲,打开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思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