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16. 信息丰富和获取便利是数字阅读的主要优势。近六年里,“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在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中一直居于前四位。前四年,首、二位为“来源广,信息丰富”和“获取便利”;去年和今年则是“获取便利”居首(22.21%),“来源广,信息丰富”(19.81%)居次;六年来一直稳居第三位的“收费少甚至不付费”(12.28%)所占比例自2013年起呈逐年降低趋势;第四位“方便信息检索”(10.11%)自2014年起呈逐年提高趋势,今年所占比例第一次超过了百分之十。
17. 手机是首选数字阅读工具,数字阅读几乎全民参与。自2013年至今,“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一直是数字阅读最常用的四大工具。“手机”在今年八个选项中占比高达43.59%,不断拉开与其他数字阅读载体的差距。
18. 数字阅读缺陷尚未改进。在“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上,“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4.58%)连续六年排在第一位;“海量信息,庞杂而难以筛选”(19.45%)和“不适合精度阅读”(18.67%)与去年一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影响数字阅读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技术的进步虽然使其有所改善,但离根本性的解决尚有待时日;而人为性的问题(“权威性不足”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则会加强阅读者的拒绝。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数字阅读无法摆脱阅读者对其“浅阅读”“检索型”或“吸取信息型”的认知。从长期来看,这不但会对数字阅读的发展造成限制,还会影响数字阅读中“阅读”这一概念的深化。因此,从阅读目标、内容、质量、要求、感受等指向出发进行产品的改进,是数字出版稳定市场、积极开拓、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19. 纸质图书阅读消费有所提升。一年中自费购买纸质图书的支出排在前四位的选项分别为“101-200元”(19.47%)、“201-500元”(19.10%)、“51-100元”(17.48%)、“20元以下”(13.00%);去年的第一位“51-100元”和第三位“101-200元”今年位置互换。愿意在一年内为购买纸质图书支出50元以上费用的达到75.88%,比去年的69.01%提高6.87个百分点,也是历年来最高;年购书费用在2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38.93%,比去年提高了3.79个百分点,亦为历年来最高。可见,上海市民的纸质图书消费意愿有相对稳固的基础,处于不断的提高趋势之中。
20. 买书看简介、靠熟人推荐。自2012年至今,“内容简介”和“熟人推荐”在影响纸质图书购买的因素中一直位列前两位。其余选项,比例保持上升态势的是“作者名气”“畅销书榜”“有影响力人士或专业机构推荐”“网站、微博、微信等推荐”“其他”;比例呈现下降态势的有“书目或书录”“媒体的书讯和书评”“出版社名气”“价格”“封面设计及外观”“图书广告”。
21. 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上升。购买数字出版物支出选择前三位的是“只看免费的”(54.43%)、“20元以下”(14.90%)和“100元以上”(7.45%)。与前四年一样,“只看免费的”占比超过其他各项之和,但比去年降低2.87个百分点。支出费用最高的选项“100元以上”由去年的第五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三位,提高了2.7个百分点;支出费用次高的选项“71—100元”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首、二位选项比例和与其他选项比例的距离逐年缩小,“只看免费的”比例逐年下降,以及近五年愿意出钱购买数字出版物的比例连续上升——表明数字阅读以其检索便捷、定位准确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如果阅读物的题材类型符合口味,内容质量上乘,形式丰富多样,更新速度快,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独家首发,广告少而阅读体验好等等,阅读者接受付费数字阅读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本文编辑:路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