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当前,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票房、收视率、点击率等反映文化产品市场热度的“指标”,都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造假”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认为,数据造假影响观众判断。这些建立在造假基础上的大数据,严重影响人们对一部作品的评判,损害了原创力。
建议:原创力需要法律保护
今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为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原创,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中,“德艺双馨”被写入法律,鼓励电影创作者既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也要体现不断精进的艺术才能。王兴东认为,业界应严守底线,改编时须获得原作者授权;评论家应勇于批评,监督原创质量,剔除劣质剧本。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对原创力的激发和保护,需要有制度化体系支撑,以此来保证创新的持续性。
“文化产业振兴立法应突出扶持原创力,体现出我国保护原创、奖励原创、尊重原创、培育和提升原创能力的文化发展战略。要高度维护原创权益,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张兆安说。
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建议尽快完成著作权法修订工作,从根本上遏制侵权盗版现象,保护原创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姚晓英认为,增强原创力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全行业应有的自觉。“每一个环节的劳动都值得尊重,盗版可耻,希望这两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专家谈改革:实现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彭翊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我国文化市场高端原创产品、知名品牌匮乏的短板,应深化改革,在市场层面,以转型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