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五是“协调”。各部门之间,发行营销之间,编辑部和发行之间,信息要对称,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每个部门都要有协调意识,因为我们是一个系统作战,我们是一个团队作战,如果没有协调意识,不及时沟通反馈情况,不实现信息对称的话,就会产生矛盾。我们要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比如发行公司反映新书信息发布比较滞后时,我们可以通过制度性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是“关注”。所有的编辑和发行人员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关注竞争对手的状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树立高度的情报意识。在这方面,伟中总经理是我们的榜样,他经常在“中文传媒工作社区”上发布许多有价值的出版资讯。我看“观天下”,就发现里面有许多出版资讯,祝勇写了一本《在故宫被遗忘的角落》,非常有创意,故宫是一个非常好的少儿出版题材。我还看到一份杂志,科学大咖给孩子们讲科学,讲如何保护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深入浅出,很适合对孩子进行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是很好的选题资源。我们还要关注现在国家层面倡导的事情,比如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对少儿出版来说是很好的商机。最近央视诗词大会很火,我们就策划了《诗词里的中国故事》。信息灵通,才能发现机会。机会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要及时了解各种新的资讯,关注新生事物,敏锐捕捉潜在的读者需求和社会热点,从中提炼策划出读者感兴趣的新选题。
七是“挖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非常多的好书资源,但潜力还未挖掘出来。要善于发现好书的价值。要以内部挖潜的方式,实现年度增长目标。比如在鸡年如何做好小鸡卡梅拉的文章,争取在地面店也成为超级畅销书,还有《大中华寻宝记》、曹文轩作品系列、麦克米伦世纪童书等都大有潜力可挖。今年希望在“好书复活”方面能增加6000万销售码洋。
八是“影响力”。我早在2014年就提出“影响力永远比利润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成功的经验之一。做出版主要做影响力,一旦有了影响力,就会产生公信力,最后一定会转化为持久的经济效益。麦克米伦世纪出版的“零时差·YA书系”,率先在青少年文学出版引入YA概念,弥补了13-17岁青少年文学出版结构性缺失。接着设立“YA“文学大奖鼓励扶持原创,一系列出版行为虽一时难有经济效益,但占据了该领域的制高点,影响力不可小觑。价值源于外部,空间来自聚焦。企业的终极目的一定是在利润之外,这是所有成功企业永续经营的不二法门。“影响力”来自于持续的创新,首创的东西总会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很高兴最近出台的考核出版企业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暗合了我的“影响力永远比利润重要”的理念。
九是“跨界”。跨界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我社与上影集团的战略合作是跨界的明智之举,投资拍摄《海昏侯密码》大电影前景可期。只有跨界才可能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拥有的优秀IP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跨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以品牌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加优质的IP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引爆,做少儿创意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十是“不确定”。也可以说“测不准”。面对未来,已知的最好答案是“不确定”。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理论上追到底,就是未来不确定。其实,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意外惊喜。要相信不确定的未来机会无穷,明确的乐观态度非常重要。“不确定性”是奈特教授在1921年提出来的。面对“不确定”,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一如既往地乐观进取,就是持续不断地创新。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社训:不变的努力是永远的机会,敬业的诚意是最佳的创意。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正确的选择是:义无反顾,不留退路。不留退路才是最好的后路,这就是辩证法。
对出版大势的预测,我们可以用德国哲学家威纳·海森堡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来比拟,即人们永远不能同时准确知道粒子的位置与速度;对其一知道得愈准确,对另一知道得就愈不准确。
冷门热门或许是出版市场上部分存在的客观现象,但如果仅以局部现象为尺度,去测量出版大渠的宽度与深度,或以此为指针企图导引出版前行的方向及脉胳,就可能显得不自量力或倒小果为大因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