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图书选题策划与组稿能力的培养
图书选题策划与组稿能力的培养【摘要】选题策划是编辑主动性和聪明智慧的体现,是图书生产流程 中的重要环节。选题策划时,编辑必须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组稿 是选题策划的落实与重要步骤之一。组稿时,要先了解作者创作的动 态,善于与作者交朋友,是组到好稿件的关键。 【关键词】图书编辑 选题策划 组稿培养 【作者】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 选题策划的重要性选题策划,也叫选题设计或选题构思,是图书生产流程的第 一环节。对于出版社来说,编辑是图书选题策划的主要提出者、 执行者和实现者,因此,培养编辑图书选题策划的能力,对出版 社的发展至关重要。选题策划之后是组稿(组稿是生产流程的第 二环节)以及三审、三校、设计排版制作乃至印刷装订,最后由 销售渠道销售。选题策划之后的流程主要围绕书稿进行。此刻的 书稿已经是选题设计(构思)的直接体现。纵观整个出版流程, 都是围绕选题策划运作,足见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信息采集加工能力的培养要做好选题策划,收集并采集到各种有用的信息尤为重要。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与作者常联系;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互 联网搜集信息;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订 阅研究行业报刊等等。 策划优秀选题能力的培养图书选题策划是决定一家出版社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因素。而对于编辑来说,要主动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利用 重要时间节点,策划重大优秀选题(即现在所说的主题图书策 划)。策划这一类选题,容易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原名为国家新 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国家图书奖),及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但对编辑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捕捉名人图书选题能力的培养名人类的选题策划,很多出版社的编辑都感兴趣,但抓到稿 件的编辑很少。名人,一般都心高气傲,难以接近,要进入名人 的视线,编辑必须有个性。比如出版策划大师王志纲的书,王志 纲要求编他的书的责编要具备:其一,独到的眼力(即识货)和 善于包装;其二,副高以上职称(认为老编辑有经验);其三, 北方编辑调来广州的(认为北方人重交情轻视获取报酬)。摸到 名人的脾性,对症下药(比如有的名人,你记住她的生日,她会 感动,想与你合作;再比如你善良、单纯,她也想与你合作,因 为你做什么事她都相信你。相信你后,合作才轻松,才愉快), 这样合作才会取得成功。 编辑的组稿和作者工作组稿是选题策划并论证完成之后的关键步骤,是图书生产流 程的第二环节。组稿主要为已论证的选题物色、落实作者并与之 探讨稿件详细的写作构架。落实作者是组稿的工作重点。 发现和选择作者编辑要组织到有水平的稿子,关键在于选择作者。作为老编 辑,特别是名编,都拥有一支好的作者队伍,但对于新编辑或走 上编辑岗位不太长的中年人,建议按两条标准选择作者:一是作 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二是作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 力。选择和物色作者,主要有以下几条渠道:其一,通过各种出 版物(作者在出版社、报刊社出版过的书及文章)发现作者;其 二,通过征文发现作者;其三,通过老作家推荐新秀(培养及发 现有希望的写手);其四,到科研机关、大专院校、文化和文艺团 体、党政机关(含研究机构)等有关部门去物色、去组稿。用这 种办法组稿,有经验的老编辑都尝过甜头,尤其是想获国家的大 奖的编辑,第四种途径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用这种途径组的稿件, 大多书稿注重其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容易得大奖。 与作者交朋友是组到好稿件的关键共同的出版事业把作者和编辑联系在一起。编辑和作者之间 应当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在从事组稿过程中,编辑必须具有作者 意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以文会友(自己也从事作品的创作, 这样能体验作者创作的甘苦。如老一代编辑叶圣陶、巴金等), 与作者有共同语言。反过来,作者也会更加尊重编辑,信任编辑, 作者乐意将自己的好作品奉献出来,编辑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高 质量稿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