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如何组稿
顾名思义就是组织稿件,将已写成的稿件根据需要排序、装订 从事组稿工作的人,就叫组稿人,组稿人在学术研讨会用的最多,由于会议上要发表论文及编撰论文集,因此有专人负责组织与连络的人,即他就是组稿人。 一、如何熟悉策划案 (一)通读策划案 1、了解基本信息(书名、类别、属性、容量) 2、明确读者定位(阅读水平、语言习惯、求知方向) (二)把握核心话题 1、确定书稿细分类别 2、找到核心词语 3、找到核心词语的近似词(企业——公司,组织——团队等等) (三)寻找类似图书(主要是根据经验),以确定大致写作范围。 1、内容接近的图书 2、读者相同的图书 3、文风接近的图书 二、如何建立写作提纲 (一)相关话题搜集 第一种途径:网络查找 1、设定关键词 基本方法:先用核心话题中的核心词语作为关键词查找,然后在出现的网页中输入本书类别,点击“在结果中查找”,进一步在结果中查找具体写作的侧重点,以此类推,直到网页内容最接近你的需要。 简便方法:直接将每一个查找环节中的关键词输入到查找框中,中间空一格 2、点击网页资料,从中找到于核心话题相关的话题。将这些话题记录下来。(网页资料可暂不保存) 举例:※解除管理沟通中的障碍 3、注意要点: ※不要将关键词中的虚词如“的”、“中”等等一起查找 ※不要急于打开某个网页 ※如果不能查找到合意的资料,选择查找近似词,如管理沟通不行,可以查找组织沟通 第二种途径:图书资料(相对简单些,但容易受别人写作思路的控制) 1、了解书店的分区 2、首先看看有没有相同的书籍 3、再查类似书籍 (二)话题整理 1、对话题进行规类,规类的原则是“全”和“近”。所谓全,就是能够充分说明核心话题;近就是要与核心话题有直接关系。 2、找到其中的关联性(这一步非常关键,话题的关联性实际上就是你的写作逻辑,也就是你构建提纲的方法) 常用的逻辑结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扇形结构。即核心话题和后面的话题是总分关系,后面话题之间是并
列关系。 第二种:线形结构。核心话题和后面的话题是总分关系,后面话题之间是递近关系。 3、将不属于这两种结构之内的话题剔除。 (三)搭建大纲(什么是大纲,一级标题) 1、根据你的逻辑结构将话题排序,这个序列就是大致章节安排。 2、从话题中提炼最佳语言形成标题。 3、再度检查标题与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做一些修正。 4、考虑是否需要加上一些头尾修饰,比如是否需要加入一个导入章节,或者在结尾的时加上一个总结或引申。 (四)建立细纲 1、建立细纲的时候将每一章节看作一个话题,暂时不要考虑其他章节。 2、重复应用上面所讲第一、二两个步骤,进行资料查找和二级标题命名。 3、重点考虑结构安排,同样是两种结构选其一,在两种结构都可以用的情况下,依照AB模式。什么是AB模式?即如果大纲是扇形、细纲就是线形,反之亦然。 4、这个阶段搜索到的资料要专门建立一个文档保留下来,以备写作的时候参考。 5、细纲建立以后,一个提纲雏形就出来了。下一步就需要对提纲进行审核。 (五)提纲审核 审核提纲依照如下原则: 1、知识点是否全面。 2、是否紧扣核心话题。 3、各块细纲内容相互之间是否矛盾抵触。 4、各块量的分配是否合理(考虑总量与分量关系、大致平均关系),若差异太大,必须调整,比如合并话题或分解话题。 5、标题是否最优。标题提炼遵循以下原则: ※一级标题要简练、煽情(注意:这个煽情是指打动读者而非风花雪月)。 ※一级标题不能太直白,让人一眼看穿。 ※二级标题要写实,让人一看就明白要义。 ※同一级标题要有相似性(包括语法结构、字数大致相同)。 6、检查可操作性。有下列几种情况属于不具有可操作: ※准备写入的内容违背法律、道德和出版行规。 ※准备写入的内容超出本书读者的理解能力; ※标题太理想化,无法找到匹配资料,或匹配资料严重不足; ※涉及的话题过于陈旧甚至已经过时。 三、资料的搜集整理 (一)搜集资料的原则 1、最近的原则(以现有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为主,不足部分再通过其他途径查找) 2、最新的原则(不要过时) 3、最少的原则(这是最容易忽略和误解的一点) 4、最全的原则(与最少不冲突,以充分满足写作需要为限度,特别注意相同资料重复收集的问题) 5、最快的原则(关键是如何做到最快) ※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
※指定一个明确目标(选哪个书店,哪个网站) ※牢记核心话题和提纲(一定要烂熟于心)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1、基本方法和建立提纲时的“相关话题搜集”一样。 2、多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 3、将自己需要查找的资料记在卡片上,尽量一次性收集完整(特别是到书店) 4、注意网站上的关联信息(比如很多网站上都有“相关信息”这样的栏目链接) 5、在搜索时遇到与后面内容相关的,复制下来存入专门文档,暂时不细看,以免跑题。 (三)资料归类的方法 1、资料归类有两种方法: ※按照话题归类,相同的话题归在一起 ※按照属性归类,如将案例归在一类,将理论阐释归在一类,还可以根据行文需要分得更细。 2、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最佳,即首先按照章节话题归类,然后按照属性细分。 3 [培训]凌一写手培训提纲(二) 作者:凌一 点击次数:135 文章评论 一、写作的程序和一般技巧 (一)将每一章当成一本书来写 1、首先找到其逻辑结构(扇形结构或线形结构); 2、用小标题来固定结构的关键点; 3、大致确定本章的容量并细分到各小节,注意各部分容量的平衡; 4、将相关资料归位,并根据资料适当调整小标题。 (二)注意统领性文字的写作 1、哪些文字属于统领性文字(章、节引言) 2、纲领性文字决定全书文风(保持一致) 3、目的是勾起读者欲望,想读下文。 4、既要将下面内容的要点写出来,又不能面面俱到(毫无悬念) 5、一定要干净利落,表意直接清晰。 6、常用统领性文字写作方法: (1)陈述法(列举要点) (2)设问法(引导式发问) (3)引用法(利用名人名言、科学数据等引出下文) (4)举案法(案例、故事等较为形象的证据) (三)注意过渡性文字写作 1、哪些文字属于过渡性文字(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衔接文字,论据与论证之间的衔接文字等); 2、过渡性文字决定全书是否流畅; 3、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要自然、简洁; 5、常用过渡性文字写作方法: (1)关联法(利用关联词过渡) (2)关键词法(在上下文中重复某个关键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