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自费出书血泪史
以前我认为写书难,出书是件简单的事情,后来才知道,事实其实是反过来的。我今天把我的自费出书血泪史写出来,但悲剧的开头终归有个欢喜的结尾。最后还是要感谢自费出书网帮我圆了我的出书梦。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个广告帖,接着看下去,你绝对不会这么想。 我不是一个作家,更不是一个思想家,我不是一个文笔很好的人,我甚至在文章里,连话都讲不清楚。 我最近总是跟老伴唠唠叨叨,当因为工作繁忙每周末才能来我这儿看一眼的教授儿子笑话我的时候,我才清楚地意识到:她——那个和我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女人——我的爱人,去年年底的时候便已经去世,没有熬过冬天。 我很长时间以来,竟然就是这样一个人自言自语,但我没有发觉,总感觉她一直还在。 儿子哭丧着脸跟我说:“爸,你想妈你就给她写东西,把那些话写出来,你这样自己跟自己说话,我难受。”他背过身去不看我,后背一抽一抽,我知道他在掉泪。“把写的东西出成书,留给我,留给你孙子,留给你重孙……” 儿子说完就走了,但我没像以前那样觉得孤单,只感觉心头一热,“出书”这个词眼就像炸弹一样在我脑海里爆炸了,我发疯似的翻箱倒柜找出老伴的照片以及关乎她的种种物件,堆满一桌,我一件件、一张张仔细看,往事历历在目,像过电影一样,从知青时代的相遇,到回城任教,到结婚生子,到退休……各种
回忆,酸甜苦辣,我任老泪纵横。 接下来的这一年中,我没有再出现过一次自言自语的情况。多亏了儿子,他怕我退休后无聊,早教会我电脑,我打字很慢,但是七八个月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我终于在word里完成了自己15万字的回忆录。儿子说我疯了,这简直就是奇迹。 我捧着15万字的打印稿,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出版社的大门,半个小时不到,我就失魂落魄地走了出来。编辑的冷言冷语和不屑一顾刺激着我这个七十多岁老头的心。我跟陪着我一起过来的儿子说,你一个大学老师,别跟着我后面一起来受气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一家一家出版社找,跑遍了北京,每一家竟然都无一例外地将我婉言拒绝。 “对不起,您这稿件达不到出版要求。” “对不起,您这即使出了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爷子,真对不起,您换一家试试?” …… 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土著,在这里成长,并奋斗了一生,却是第一次感到这个城市的冰冷。15万字,那是我的心血,最后一次登门投稿失败,我直接坐在了出版社门口的石阶上,稿子被我捧在手里,在风中无力地翻飞着,此情此景,就好比是我和老伴做知青时饿着肚子蹲在村口那时一样,翻飞的稿子就如同她那时候飘动的发。我鼻子一酸却猛地站起身来,低头对着稿子说:“走,咱不出了,不受这窝囊气!”眼泪落在稿子上。 接下来的日子,吃不下,睡不着,心口像是堵了块大石头,被气得住了院。
儿子说医生叫我开心点,生病原因就是心气儿不顺。 “我的心血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你叫我咋顺?”儿子被我呛了,转身默默出去了。 正如前面所说,我从来都认为写书是件很难的事,而出书只是顺理成章。谁知事实截然相反。 我尝试着所有可以出版的方法,走投无路的时候,最终想到了自费。起初投稿的时候,每个出版社都建议我在他们社自费出版,我重新燃起希望,给出版社一个个打电话。15万字,16开,印刷500册,各出版社从低到高,报价从三万到十万不等。高昂的出版费用让我不得不到网上搜索民营图书公司,可是某些公司报价却低至几千,只一眼我就看出了自费出书圈子里是存在着多少骗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长时间和民营图书公司打交道,我终于知道了单书号和丛书号的区别,知道了有多少公司在拿香港书号或者假书号鱼目混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