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新业态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贾杰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的努力方向和重点是切实用好用足政策,做好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数字出版等新型业态,将在在线媒体、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电商等新媒体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专业出版掌握的高端专业信息,是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的源泉。专业出版要在出版产业的各个环节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伸出版产业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要开发建设专业数据库,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支撑体系,积极开发网络出版、电子图书,为高端用户和研究学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资讯和信息在线支持,提供专业的远程教育和培训。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出版企业在发展相关业务时,内容资源十分丰富,而互联网传播条件下的平台和渠道则是难点:我们传统出版企业在构建数字出版物发行模式和赢利模式时,必须应对更激烈的阅读平台选择竞争。同时,传统出版企业还必须保证其出版产品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熟练应用多媒体出版手段,采用创新的展示方式,以规避互联网盗版风险。
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将根据中央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以“三严三实”的标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继续立足财政,面向社会,突出财经特色,树立品牌意识,锻造文化精品。
借力金融谋求发展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季仲华
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旺盛,建议在“十三五”重要发展时期,集中优势,扶优助强,在出版传媒领域培育几家传播和公信力强的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
针对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建立文化金融体系,使之成为支撑文化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主要工具。同时,规范文化金融秩序,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出版企业正在借力金融谋求发展,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形成,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加强内容监管,保证正确的出版导向;完善和提高行业市场机制和效率,未来图书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主体类型将进一步丰富和多元,要积极引导大型国有出版集团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种类型的中小出版单位包括小微民营机构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特色。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出版的形势如何变化,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始终是出版的核心要素,因此充分保障作者和版权相关人的利益也将是未来图书出版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在图书发行、宣传零售的过程中,不排除各种符合商业规划的营销尝试,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考虑到出版、发行机构的长期利益以及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工作。
向多元化体育文化传媒集团转型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 赖万鹏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传统出版传媒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按照“互联网+”的思路,整合传统出版传媒和新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同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争取完成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向中国体育文化传媒集团的改制,使总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逐步建立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社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企业文化,集团传播能力和科学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新媒体和传统出版传媒融合发展+体育赛事、活动整合运营+运动健康服务及相关衍生产品+体育投资金融的新业态,实现从传统媒体集团向多元化体育文化传媒集团的转型,集团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赢利能力持续上升。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舆论宣传主阵地,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努力加强经营工作。书、报、刊在继续做好内容生产的同时,要转变观念,积极走向市场,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探索传统出版传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力争形成传统出版媒体和集团新媒体协同互动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抓住机遇不断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向降低成本、向服务要效益,力争在未来3~5年,营收能力不降反升,保持营收主力的地位,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年10%以上的增长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