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洪校生家庭:在阅读中享受幸福辰光
□本报见习记者 黄琳
春回大地,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的清香。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旅途上,一路山花烂漫,万紫千红。《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心想,这个季节是最适合读书的季节,有鸟语花香,有拂面微风,一切都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刚到洪校生家时,他正在作画,见到记者前来,笑笑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闲来无事写字作画是我继阅读之后的又一乐趣,阅读开阔了我的眼界,除了写下来,还想画下来。”
环顾四周,大客厅边上5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外双层早已被书籍摆放得满满当当,后来增添的一些小书架也已全部填满,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琴棋书画等颇具规模。洪校生似乎看到了记者的惊讶,笑道:“我的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又因日常写作需要,所以各个知识领域都非常乐意涉及,各种各类的知识都很想学习一点掌握一点,因此藏书庞杂,阅读面广。人生苦短,阅读时间永远不够。”
阅读习惯的养成很多时候是传承的结果,洪校生家就有家庭收藏图书的历史。“从祖父开始就有藏书习惯。我在农村读小学、初中时就经常阅读祖父的藏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儒林外史》《再生缘》等。因为幼时通读过这些书,我对书中的许多精彩故事至今耳熟能详,后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喜爱读书、写作的习惯。”但由于书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阅读达人开始青睐电子阅读,洪校生家里也如此。不过,每年洪校生家里还是会买进至少400本图书,如此一来,他将那些不常翻阅的图书及过期的杂志选刊打包存放,待需要参阅时随时取用,并选出部分图书捐献给农村阅览室。“我们家里每个人都爱看书,如今,用电子产品看书真的太方便了,儿子帮我下载了《鲁迅全集》《金庸全集》以及一些中外名著等,俨然就是一个移动图书馆。现在在家里,我主要翻看书画理论的大开本,毕竟要研读、临摹,电子书还是不方便。”无论选择何种阅读方式,洪校生说。阅读的心情,阅读的乐趣从未改变。
谈话间,洪校生给记者看近期的作品并自豪地说:“较长篇幅的文章完稿之后,我总是习惯性地先请爱人充当第一读者。爱人当年曾当过教师,对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鉴赏能力,艺术直觉准确,时常能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让我得到意外收获。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乐无穷。在爱人的协助下,我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杂文、报告文学、书画评论等各类文章500余篇,累计约有60余万字。”
在洪校生家庭正能量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平时与他们联络较为密切的亲朋好友都喜欢读书,时常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读书日渐成为大家一种日常必需的业余爱好和生活习惯。家中常有书画家来访,便在一起挥毫泼墨,切磋技艺,品茗论文,畅叙友情,好不快哉。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洪校生痴于书,醉于艺,每日都在阅读中享受幸福辰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