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各类纪实,包括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及各种非虚构写作,数量在上一年度明显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近千种。其中,增长规模最大的是人物传记,约有1741种,比去年的900种翻了一番,占了纪实文学总量的一半之多。 纪实文学选题数量的增加,与各地推动修史建志的热情密不可分,人物传记作为对历史抢救性挖掘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是比较能激发作家创作冲动的写作领域。另外,当下题材的传记也是出版的一个富矿,即当下“名人”传记。名人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活跃在社会生活中的各行业名人,出版社看到了这一拉动作用,这也是当下名人传记选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版的开放也在刺激民间写作,而笼统的纪实文学又是比较容易被掌握的一种文体,因此纪实文学的增长势头可能还会增强。今年选题中纪实类文学最耀眼的是两大书系:一个是作家出版社的“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系列(52种)。这项重大文学创作出版工程是由中国作家协会策划组织,百位优秀作家参与,时间跨度为春秋战国起到清末,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树碑立传;另一个是北方文艺出版社“伪满洲国文学大系”(31种)。分别以作品卷、史料卷、研究卷对伪满洲国的历史人文等全面梳理,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托,构成一份前所未有的伪满洲国文学档案。 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稳健 民族文化交流题材可观 选题中统计的少数民族文学范围,基本上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用民族语言或汉语写作的作品。这一板块从题材论与中国民间文学多有交叉,今年的选题统计是898种,较去年438种增长105%。 除地方民族出版社外,民族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对推动民族文字出版均有所助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丛书有58种,大型丛书有“英雄格萨尔精选”“蒙古皇帝系列”及各民族的民间歌谣、故事集等。原创文学丛书有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维吾尔儿童原创作品经典”,云南民族出版社的“云南民族文学系列”,青海民族出版社的“惠民书库·原创选读系列·藏文长篇小说丛书”等。文化交流题材的选题也相当可观,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系列”,西藏人民出版社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丛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译丛”和“茅盾文学奖获奖图书译丛”,以及新疆人民出版社的“莫言作品系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莫言作品集”。四川民族出版社的汉藏双语丛书“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收集了众多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小事,多角度讲述我国各民族之间和谐团结的故事,十分感人。 散文随笔雅俗共赏 正能量选题值得期待 散文、随笔的选题内容整体来看雅俗共赏。传统意义上的散文,美文,如古代先贤、现代大师们的经典作品的选题比较丰富,当代知名小说家、散文家、学者的个人结集也有明显增加,这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给文学出版带来的影响有关,今年出版社对纯文学的投入没有放在长篇小说上,似乎选择了在散文上加强。读者最熟悉的散文名家均在其列,作品不止一种。各类丛书名目繁多,选编读本仍然是引导拉动阅读的重要方式。 在“名家”“精品”“年度精选”等各种选编读本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化人生丛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听思想者说”丛书,体现出版者的文化品位。“文化人生丛书”,编选者思路清晰,角度别致,史料价值和命运况味感交杂一炉,是当代散文的上乘读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听思想者说”丛书属同一层次,收录了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我愿意做一块礁石》、当代散文大家王充闾的《过来人的解悟》等。两套丛书稳重、睿智,作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传承了中国文人散文传统的精神气质,是受小众阅读群欢迎的品种。林林总总的个人散文集的总量比较大。 在原创散文中,有些平凡人写的个人经验散发着质朴的魅力,与时代生活紧密接合,值得期待。如新世界出版社的《八零后怀旧笔记》,从题目上散发出的与阅历不相称的夸张伤感,就会让“80后”的父母们成为它的读者。另外,科学出版社的《二十出头:你一无所有,却让全世界羡慕》、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新文艺丛书”《经济学笔记:穷人的经济学》、北京燕山出版社的《装修没有回头客》等。译林出版社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丧恸梦》,此书是为那些走不出丧亲困境的人们而写,具有心理疗伤作用。心理咨询救助方面选题的市场会越来越广阔,但出版社应该注意到此领域的读者也会越发挑剔。另外,新星出版社的《带着全家去航海》,海峡书局出版社的《带着儿子走天下》,既属于旅游散文,也关涉生活态度,这两样,都比较符合当下大众读者的口味。以上提到的几种类型的散文都是大众阅读范围,也是能给人以正能量的选题,值得读者期待。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