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原文标题为《数字内容平台的成本控制与价值挖掘》,本文有删节。) 移动互联时代的低成本书业品牌打造法 ■李国华(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我们先来看一个出版圈外的例子——罗辑思维。罗辑思维在2014年年中做了一件让传统出版业大跌眼镜的实验。他们的图书小组搞了一个图书包,想在两周内卖8000套图书包,图书包定价是499元不打折,里面的图书在买之后才知道是什么。图书包在微店上线的90分钟内,全部销售完毕,可谓大获成功。2014年11月,他们又搞了一次实验,这本书是《战天京》,罗辑思维专门为这本老书做了定制版,70个小时内卖了2万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信任,所以购买。”如果读者不信任罗胖,那他肯定不会买这样一个图书商品,因为在网上买书非常方便。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品牌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只有两类企业或者两类品牌,一类是颠覆别人品牌,一类是被颠覆品牌。譬如说,苹果为什么能够颠覆诺基亚?苹果更具竞争力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诺基亚失败的根源不在他的手机,而是系统不行;再如京东对中关村,京东作为一个消费形态的引领者,依靠的是以自营电商去颠覆传统消费的形态。延伸一下,为什么京东打当当从图书开始?图书是毛利较高、价格较低的产品,对消费者的粘性也较高。做电子产品起家的京东走了一条从图书产品开始,再衍生到服装等大众商品的品类铺陈之路。 因此,未来中国书业必须要打造品牌,但如何以低成本搏击呢?可以从以下六步走。第一步,传统书业品牌一定要重新定义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八个字:“不做第一,就做唯一”。譬如台湾的诚品书店是1989年开设的,这个品牌连续亏了15年,但现在为什么能成为城市文化的地标?让我们看看创始人吴清友给诚品书店的定义,他认为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是来书店买书的,消费者就是来书店阅读的,因此,他们围绕消费者的阅读做了一个生态系统,从人文,到艺术,到创意,再到生活,创办了诚品的文化生活空间。也因此,诚品一年会做500多场音乐会、阅读会和分享会。为什么亏钱也要这样做?因为他要从阅读者身上发掘衍生的价值。 第二步,重新定义产品。我们卖的不是书,卖的是书背后的气息,或者说叫荷尔蒙。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老板,一定要对自己定位的产品有独有的情结,卖书就要爱书。再如可口可乐,大家都说可口可乐这几年变年轻了,因为瓶子上印了诸如小清新、女汉子等等标签,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与情感共振,因此,我们可以说,可口可乐的广告卖的是快乐,而不仅是可乐。 第三步,重新定义经营平台。要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一是品牌传播的平台,二是移动销售平台,三是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下社交平台。第四步,重新利用我们的用户价值。要建设消费者的社群,比如我们做过一个白酒的品牌,但当时没有任何传统的渠道,该怎么办?首先要建一个消费的社区,拓展市场规模。怎么去寻找第一批会员呢,我们首选与政府和学校合作,搞一个高校大学生创意大赛,把酒水品牌发给大学生,邀请他们做微代理。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个社群圈,从而最后达到广阔的社群圈。靠这样的方式,半年时间发展了3万~5万的会员。第五步,重新定义社会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整合资源其实就是为商品的品牌建立一个商业社区。第六步,重新定义你的用户体验。当平台建立起来,用户的价值也发掘出来,接下来就是打造好的消费者体验。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