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2015基层店5维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张攀 本报前不久推出2014~2015年度最增长基层店(链接:2015年1月6日2015、2016期合刊15版)。全国19个省市区的19家基层店脱颖而出,以至少超过7%的年销售增长率,展现他们面临困境和挑战时,奋进拓展的蓬勃之姿。新一年来临,基层店经营环境依然严峻,这更加考验他们以变应变、创新发展的能力。对此,他们已有清醒认识:当高增长难以为继时,他们宁愿放慢速度,以求增长的质量更高、更稳固。在此,商报记者归纳出基层店2015年创收的主要举措,并给出切实建议,期望对基层店2015年做好经营有所裨益。 一般书 这项业务,基层店面临其他书店的竞争,面向公开市场争取赢量。很大程度上,一般书销售是考量一家基层店的最重要因素。在全国各地均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当下,这不仅是基层店可有效挖掘市场的增量来源,也是体现新华书店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 由于门店陈列面积有限,这极其考验基层店的选品能力。因此,基层店应细致分析周边辐射的市场和读者情况,锁定受众群来调整陈列品种,形成常销书、畅销书、动销书组合合理的陈列和备货体系。 挖掘政治理论读物的销售潜力。以政治理论读物为代表的时政书是近两年市场一大销售热点,各地均有十分稳定和巨大的需求。基层店可通过有效手段,如流动售书车、成立专门团队、抢抓时政热点、第一时间发放宣传征订单、电话跟踪等来扩大此类读物的销售。 拓展馆配图书市场,推动购书卡销售。团购和购书卡与服务密切相关,基层店应侧重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譬如针对团购,做好分类派送、安装上架等售后服务,从而树立口碑;利用各种平台建立相应阅友圈子,将绝大多数重点客户群团结在门店的“客户中心”,开展针对性服务。 教材教辅 作为基层店经营上不可或缺,责任上亦不可丝毫松懈的传统业务,2015年仍将在基层店的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是基层店做好此项业务的基本要求。 利用好国家和当地教辅政策,有意识地抓教辅代购。其中,高中配套光盘和选修教材,寒暑假作业、考试类教辅和青少年教育读物是有效突破口。 学生人数刚性下滑、教辅政策调整、课改等客观因素对此项业务影响颇大,基层店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持耐心,以细致服务来获取信任,譬如在满足条件的学校开设校园书店,由此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营销 大部分基层店所在地的经济欠发达,阅读人数相对较少。这让基层店组织营销活动时,更讲究投入产出比,即实效。 店外营销值得大力挖掘,这有效突破了门店营销面积有限、地点固定的局限。譬如携手当地学校举办征文、阅读比赛等;以专家团队推荐,并结合当地师生和家长的意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到校;到当地政府机关、企业、社区,搭建政府、企业和社区书屋。 店内,邀请名家签售讲座仍是最有效的营销活动。不过名家资源毕竟有限,基层店不妨尝试打造形式、内涵更为多样的阅读品牌,譬如定期举办书友会、阅读沙龙等,让普通读者、爱书人成为此类活动的主角。 充分利用所在地的相关资源,譬如配合各自所在地的读书节、读书月、惠民书市等活动,发挥新华书店主阵地的作用;在当地媒体有针对性地做营销推广,譬如联合当地电视台、电台主播推荐图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微博成为一大营销利器,诸多基层店对此也有涉及,但线上线下的同步互促仍是一大难题,除了给予读者信息服务和切实优惠外,线上服务必须与线下体验紧密结合,可尝试微支付等做法。 体验愈发成为营销活动收效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由于读者愈发挑剔的口味和更加多元的需求,因此基层店需打造更多可供读者亲身体验的营销活动,譬如亲子阅读营销活动、免费的教育培训等。 非书产品 这是当下实体书店延伸经营的最主要举措,不管是与商家联营,还是将场地出租给商家,共同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非书产品进入新华书店。但业态引进来仅是开始,如何与书互动共赢才是关键。 非书产品与门店的动线设计密切相关,门店的改造升级十分重要,打造一个多元业态的文化空间显然比文化百货超市更好,由此图书可与非书产品互动良好、收效更佳。譬如将封闭式的门店改造成更加开放式的布局;引入创意元素,打造图书和非书产品融合的新型书吧;利用闲置空地或合并门店增大有效的经营面积。对那些所在地经济较为发达的基层店而言,在已有图书和非书产品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建设突出文化消费的文化综合体,拓展电影、培训、餐饮等更加多元的非书业态,将自身打造成当地的文化地标。 基层店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和读者需求各异。因此在引进非书业态时,基层店必须有足够的市场敏感度,引进当地读者最需要且在大部分人承受范围内的非书业态,不可盲目或跟风引进。同时,要注意节奏,不可一味求快,引进一项新业态,就做好一项新业态是关键。 创新更多的合作模式,单纯的租金收入虽风险较小,但联营、股份制经营等方式若使用得当,将收获更大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合作模式可让基层店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售前售后服务,这对非书业态,乃至品牌打造都尤为重要。 新机制 传统书店的诸多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创新求发展的大势,与经营创新同步进行机制创新对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 不可否认,传统书店的工作对时下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因此基层店应以新的机制来主动吸引年轻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可推行班组长“代理制”,让年轻员工担任代理班组长、代理主任,做好新老结合,锻炼一线的年轻业务骨干,为书店后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待遇上,也可对年轻员工有适当倾斜,并破除身份限制,书店招聘员工与集团员工同工同酬。此外,还可让书店领导在重要节假日、寒暑假和开学季的双休日值班,既以身作则,又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大全员营销和重点产品营销的力度。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制定任务指标,对不同职(岗)位的员工确定不同指标和不同营销职责。在这里,应强调全员多走进市场,掌握市场信息,充分利用各自的人脉资源,开挖区域市场潜力。此外,还可专门组织一只从上门推介征订、到货及时分发、后续上架服务的专门团队。 与所属集团的多元经营步调保持一致,成立新业务部专门开展新业务,以专门团队与当地政府采购办加强联系,同时积极寻找市场商机,延伸产业链。 在保证经营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基层店可有效盘活闲置资金,进行一些投资理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