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专业出版两极发展8趋势

[ 来源:佚名    点击数:733    时间:2015/1/3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5.军事出版探路民用选题
  2014年,军事方面热点不断: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欧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菲律宾、越南在南海不断地大肆挑衅引发新一轮南海危机。如是种种,都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对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手段的研究,有数据表示,军事类图书的出版也顺理成章呈现上升趋势。
  有意思的是,为了避免高精尖技术内容出版的曲高和寡,同时拓展军事出版的选题宽度和市场潜力,有关单位纷纷将目光集中在“军用”和“民用”技术相结合的选题领域。比如雷达、激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超音速飞机、数据融合、滤波、高能电池等,为民用科研机构提供图书。相似的还有一些基础性或支持性的技术题材的选题,例如纳米技术、智能材料、计算机病毒技术、物流与后勤保障、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等,不仅仅是军事领域,对一般的航空、航天、舰船、电子、核技术、信息、机械、材料等各个民用领域同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此外,军事出版如何探路大众市场也是身为“第一方阵”的出版单位需要正视的课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为例,其在2014年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重点宣传了百集军史系列连环画“星火燎原”,反响强烈。而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国外著名导弹解析》、《网电空间战——美国总统安全顾问:战争就在你身边》,国防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外国武器装备”丛书则是瞄准军事科普读物这一领域,中航出版传媒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一批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如“世界著名战机传记”系列,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鹞”式战斗机等立书作传。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业和大众类出版单位2014年在军事图书上的布局也颇见成效。比如2014年1月,广东经济出版社推出“话说中国海洋军事”系列丛书中的《规范海洋》,也是军事专家张召忠继《百年航母》、《走向深蓝》之后,推出的第三本关于“海洋法规”的通俗军事读物,吸引读者对海洋、海权等问题的关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5月份出版的《1944:腾冲之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日前推出的《最长的一天——我见证了诺曼底登陆》则着眼军史、战史方面选题,而重庆出版社在3月份接连推出的“士兵突击”军事丛书第一、二部《战魂:一名海豹指挥官的铁血回忆》和《503重装甲营战史》(上下卷),着眼现代战争作战纪实。
  6.理科出版专著与人文并举
  2014年前后,一些致力于理科出版的出版单位纷纷大规模地引进、翻译、影印国外数学原典和名著,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数学丛书,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翻译丛书”,科学出版社的“国外数学名著系列”、“数学名著译丛”,清华大学出版社的“Springer大学数学图书”,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数学·统计学丛书”、“图灵原版数学·统计学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经典原版书库”、“华章数学译丛”、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数学研究生教材GTM”等,每个系列有几十部甚至上百部不等的出版规模,成为不少研究生、工程师、科研人员学习时必备的图书。相似的,在物理图书出版领域,为提高国内物理学的研究、教学水平,出版单位也推出了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和教授对现代物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前沿著作,较有名的系列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剑桥非线性科学系列”、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的“非线性科学丛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现代物理科学研究丛书”等。
  而为了满足一般读者的市场需求,出版单位策划的科学普及、科学人文读物也不在少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2014年推出的“物理聊吧”系列即是如此。据介绍,这套书的作者是编辑大学期间的导师廖伯琴,其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一直希望为青少年打造一套物理学的科普读物,所以才采用“聊”这种轻松的诉述方式展现物理学的精彩世界。该丛书包括《不可思议——聊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天辟地——聊奇妙的时空》、《谁主沉浮——聊物理学家那些事》、《玩转物理——聊动手做的乐趣》、《原来如此——聊身边的物理》5种,目前正在积极参选各地的科普推荐书目。据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均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并多以引进出版为主。
  此外,像清华大学出版社除却一般性质的理科图书外,还特别策划和制作了相关的理科课件进行销售。而专门针对理科出版的数字项目则更是创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申报的“数学数字出版综合应用一体化平台”项目获得国家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00万元资助,便率先做出探索,并于2014年5月正式亮相。
  7.旅游文化出版多方向扩容
  2014年7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趋势预测,预计201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6.3亿人次,同比增长11.4%。但与旅游市场的火爆相比,相应的旅游图书销售却因网络资讯易查易得而日趋走低。如何在立足传统旅游图书出版之外,淘金旅游产业,成为业内同仁关注的焦点。旅游文化或许是出版机构进入旅游产业的最佳切入点,并推动了旅游出版进一步扩容。
  比如,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向外的延伸和尝试,在旅游文化产业有所布局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桂林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双方针对多个旅游项目展开合作,譬如桂林文化旅游垂直媒体《阅秀·视界》的打造、桂林核心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桂林自助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漓江”的品牌提升、漓江东岸“特色旅游小镇”的塑造、“中国最具旅游价值的古村落”江头洲村的合作开发等,共同出资出力。
  类似的,江苏可一集团2014年着力打造的“可一文化产业园”。作为镇江市重点招商引资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内建设有可一画家村、文化创意园、艺术创作园、智慧园等。2014年7月,云南新华书店集团与云南淘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在昆明成立了云南新华淘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新公司将依托云南新华书店集团,在云南省全省16个州市开办118家门店,并在未来几年,实现O2O旅游模式达到网络、实体店全省覆盖。
  而针对旅游出版本身的开发和再造,一些出版机构同样开展了不少探索。以旅游教育出版社为例,该社承担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人文北京数字旅游媒体传播资源库”。据其数字中心主任赖春梅介绍,这一旅游类别视频资源库会为旅游院校实验室教学提供视频资源支持。相较于文本型数据库,其频道内容侧重现代文化,可谓一大亮点。资源库包括创意街区、艺术长廊、民间工艺、节庆习俗、掌故传说、旅游景点、娱乐动员、美食总汇、购物淘宝、新媒体、在线培训11个频道,展示北京的现代创意魅力。此外,旅游教育出版社还开发了“中国旅游教育网”,立足旅游行业,为业外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满足相关需求。当然,深耕旅游出版领域的旅游、地图、科技类出版机构,已积累了十分广泛与详尽的信息内容,从旅游指南、旅游实务、旅游文化、旅游风光到旅游理论与教材,门类众多、品种数以万计,目前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在线旅游”上高质量的内容服务。
  与此同时,如中华地图学社深度挖掘旅游元素、地图元素推地图衍生产品也是一种尝试,其手绘地图、手绘丝巾等都非常受欢迎。而像中国旅游出版社,其专门在自办的官方网站开设“导游加油站”,提供在线的“导游考试测评系统”,中国地图出版社积极承办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旅游教育出版社也积极承办“神州视景杯”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也是旅游出版拓展的新领域。
  8.博物学传统重归出版界视野
  博物学(naturalhistory)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是指对大自然的宏观观察和分类,大致对应于西方所说的自然史、自然志。近两年来,一些出版单位如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不约而同的将选题策划的目光集中在博物学上,推出了一批博物学方面的普及著作,将这一稍显暗淡的传统学问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
  2014年8月份,商务印书馆在全国书博会期间推出的“自然文库”系列,可以说是商务印书馆重启百年传统的一次尝试,是对博物出版的延续与复兴,“以博物之精神,体悟自然一草一木;以发现之眼光,感受万物有灵且美”。相似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4年初推出的重点品种“徐仁修·寻找大自然的秘密”系列,包括《与大自然捉迷藏》、《大自然小侦探》、《村童野径》等作品。该社同期还策划了“徐仁修·写给大自然的情书”系列,包括《仲夏夜探秘》、《思源垭口岁时记》、《自然四记》、《动物记事》、《家在九芎林》、《猿吼季风林》、《荒野有歌》。
  一些较有市场影响的博物学图书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南方日报出版社的《异域盛放:倾靡欧洲的中国植物》、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奥托手绘植物图谱》、商务印书馆的《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植物名字的故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植物看得见你》等。
  值得一提的是,古生物学作为博物学的范畴,接连受到出版社关注而脱颖而出,一方面源于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者取得了一系列的瞩目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生物学本身的神秘感更容易引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一直致力于博物学文化、科学史、科学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其主编的“博物学文化丛书”的第一批作品于2014年1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而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策划、科学童话作家杨杨编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古生物图鉴”系列丛书,则旨在培养青少年对博物学的兴趣。